近年來中國一直流傳著「汽油 700 毫升等於 1 公升」的荒謬情形,許多加油站透過修改加油機賺取暴利,讓許多中國民眾十分不滿。中國政府也在世界計量日前宣布,在過去一年內共查出 1,249 件修改加油機牟利的事件,總計涉案金額高達 20.02 億人民幣 ( 折合新台幣約 89 億元 ),共有 200 人遭到刑事拘留。然而有民眾發現部分案例怪怪的,違法詐取 863 萬元人民幣 ( 折合新台幣約 3837.4 萬元 ),但僅罰款 2,000 元人民幣 ( 折合新台幣約 8,893 元 )。

中國《大皖新聞》報導,根據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公布的案例,在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一間加油站在 2022 年 3 月至 2023 年 5 月期間,透過修改設定獲得約 968 萬元人民幣 ( 折合新台幣 4,304.27 萬元 )。被裁處沒收涉案加油機 4 台、違法所得 863 萬元以及罰款 2,000 元。

另一方面,在山東省青島市的某間加油站在 2023 年 8 月至 10 月間,透過修改加油機顯示設定,賺取約 320.79 萬元人民幣 ( 折合新台幣約 1,426.41 萬元 ),被裁處沒收涉案加油機 4 台、違法所得 320.79 萬與罰款 2,000 元人民幣。還有一間在湖湳省婁底市的加油站透過作弊賺取約 32 萬元人民幣 ( 折合新台幣約 142.3 萬元 ),被判處沒收全部違法所得與罰款 2,000 元人民幣。

報導指出,先前中國國內曾發生賣菜被罰 10 萬人民幣 ( 折合新台幣約 44.5 萬元 )、賣豆腐被罰 1.5 萬元人民幣 ( 折合新台幣約 6.67 萬元 ) 等利潤微薄卻重金罰款的案件,與近期公布的油表作假賺上百萬,卻僅罰 2,000 元形成鮮明對比。而民眾的目光也主要聚焦在為何僅罰款 2,000 元、騙取多大金額才會被立為刑事案件以及為何官方不公布涉事的加油站名稱與訊息?

報導訪問一位婁底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宣傳科的工作人員,該工作人員表示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實施細則》第 46 條,使用不合格的計量器具或是破壞計量器具準確度與偽造數據者,會沒收計量器具與違法所得,並處以 2,000 元以下的罰款。

而針對不公布涉事加油站相關訊息一事,該工作人員指出,一般來說都不會向公眾公布具體的訊息,僅會通過企業信用訊息公示系統公開相關案件。而全中國加油站的作弊行為基本上也都是以行政處罰為主,僅有部分案件送交公安後,被認為涉及刑事案件才會立案。該工作人員也強調,市場監督管理局在進行處罰時,也會責令當事人按照相關程序賠償消費者的損失。

許多網友認為,按照現行法律做的行政處罰,僅是沒收非法的所得與作案工具,再給予 2,000 以下的罰款。對那些犯案詐取大筆錢財的加油站來說,只要沒有被政府抓到,就可以大賺特賺,被抓到也只是沒收非法所得與罰款 2,000 ,仍能獲取正常利潤。許多網友認為,像這樣成本極小的犯罪,都是在變相鼓勵各廠商犯罪。「被抓到僅罰款 2,000 ,沒被抓到豈不是直接賺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