碩董事長童子賢主張應該要讓核二、核三廠延役,並讓核一、核四裝上2座芬蘭OL3新型核電廠,不過這說法被環團《綠色公民行動聯盟(綠盟)》打臉表示,OL3新型核電廠成本高昂,且技術不成熟,讓芬蘭該電廠的投資者損失超過55億歐元(約1913億台幣),直言童子賢對核能不專業,言之鑿鑿卻錯誤百出。

日前和碩董事長童子賢受訪,主張:「核二、核三廠延役,並讓核一、核四裝上兩座芬蘭OL3新型核電廠,可以為台灣帶來30%至32%的核能發電,且台灣平均電價馬上會下滑約30%」,但《綠盟》批評,這番言論言之鑿鑿卻錯誤百出,顯示出童子賢對於能源並不專業,認知與現實差距甚遠。

《綠盟》指出,童子賢所提出的建議,顯示他並不了解芬蘭OL3核電廠的黑歷史與高昂成本,恐使社會大眾誤解在國際上延宕多年、成本超支的OL3機組可以成為台灣引進的「新技術」。但實情是國際核電市場衰退已久,芬蘭OL3核電廠根本是負面案例,不但是芬蘭40多年來第一座新的核電廠,也是歐洲16年來的第一座新建核電廠,原本預計4年後投入營運,但因技術問題延宕多年,遲遲無法興建完成。

且OL3在2005年8月開始動工後,原訂2009年商轉發電,不料因一系列問題無法如期商轉,更連帶影響到承包工程的法國核電公司阿海琺在2015年破產,形成數十億歐元的債務。根據《世界核能產業現狀報告》預估OL3的建設成本約為110億歐元(約3827億台幣)以上,對該電廠的投資者的相關損失預估達55億歐元(約1913億台幣)以上,OL3歷經18年的延宕才完工,但完工之後技術問題仍持續困擾OL3的運轉。

童子賢援引媒體報導,將OL3電廠形容得無比神奇,卻沒有考量到芬蘭的真實能源情境,電價下降75%的數據是比較其國內2023與2022年同期相比,因為2022年爆發俄烏戰爭,使得原本依賴俄羅斯能源進口的芬蘭被切斷能源供應,才使電價上漲。在2023年後隨著風力發電與水力發電等再生能源提供貢獻,又使得芬蘭電價跌破零元。

OL3並不是最近15年的新科技,也不是能幫上台灣未來供電穩定好案例,OL3恰好代表現在核工業的困境:建設太慢、成本太貴、技術不成熟、核廢料無處可去。因此《綠盟》強調:核電並不是無害的,現在使用核能就是先享受後付出代價,台灣至今仍找不到核廢料最終處置場,國人與企業界要正視台灣核廢料處置的現實困境。

根據《2023世界核能產業現況報告》數據顯示,全世界正在興建的反應爐,自開工以來平均歷時6年,許多反應爐距離竣工仍然遙遠。所有施工中的反應爐在至少10個國家裡(共16個國家),曾經歷為期至少1年的延誤。在明確通告進度落後的24座反應爐中,至少有9座通報延誤情況增加,當中有1座在過去1年首次通報延宕。核能電廠的建造速度緩慢、屢遭延宕,根本無法應對氣候變遷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