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許多媽媽希望餵寶寶母乳,但有些新手媽媽或許會不知道該如何哺乳。依據國民健康署111年縣市母乳哺育率調查結果,在哺乳期間最需要獲得支持的前三名為「有人教我哺育母乳的相關知識」、「有人教我如何哺乳」、「有人教我可以利用那些哺乳資源」。因此,國民健康署蒐集媽媽們3大常見的母乳哺育疑問並提供相關解答,幫助有意願哺乳的媽媽們可以順利哺餵母乳。

1.如何讓寶寶吸到奶水(正確哺餵母乳)?

媽咪準備開始哺餵寶寶時,首先要先洗淨雙手,依自己舒適狀態,採取不同姿勢並保持心情愉快,還有一個重點,媽媽與寶寶必須緊密相貼,讓寶寶身體與頭呈一直線,並且讓寶寶正確含住乳房後,可以看見寶寶有慢而深地吸吮及產生吞嚥的動作。

2.如何知道寶寶餓了或吃夠(獲得足夠奶水)?

媽媽可以從3個部分觀察:(1)寶寶飢餓暗示:寶寶會尋找乳房,頭會轉來轉去,嘴張開,吸吮自己的手,或是有吐舌、舔嘴唇等動作;(2)寶寶飽食暗示:當寶寶吃飽後,會很滿足入睡,全身放鬆減少吸吮,推開或遠離乳房;(3)獲得足夠奶水的表現:可以觀察寶寶大小便次數及顏色,例如一天約有「五到六片溼尿布」,而且尿液的顏色呈現淡黃色,而寶寶出生2-3天內會有胎便,便便是呈現黃綠色,2-3天後,在一般正常哺餵的情況下都會呈現淡黃色;也可以觀察寶寶體重增加的情形,剛出生幾天寶寶會有生理性脫水,體重會下降,1-2週後體重會回復到出生時的體重,之後寶寶每週增加125公克以上,都屬於正常的範圍。

3.如何增加奶水(促進乳汁分泌)?

奶水的產生原理很簡單,就是寶寶吸多少,媽咪就產生多少,也就是透過親餵或擠乳,頻繁將奶水移出,才是增加乳汁分泌的好辦法。但是當媽咪於哺乳過程中有太多的壓力、失去自信及充滿懷疑時,就會影響母乳供需原理順利的運行,這時需要周遭親友的支持與鼓勵,幫助媽咪順利哺乳。

另外,國民健康署112年度特製作母乳哺育「寶寶哺乳篇、寶寶觀察篇、常見問題篇」影片,透過影片示範與解說母乳哺育技巧,加深媽媽們的觀念與自信心,從產前、產後在醫療機構接受母乳哺育衛教指導時,都可以搭配這3支影片學習,讓想要哺乳的媽媽可以隨時重複觀看,讓心中的疑惑或挫折感,得到解決方法與自信。

相關資訊也可以撥打孕產婦關懷諮詢專線0800-870-870,提供國語、台語、越南語及印尼語的專人服務,或是上孕產婦關懷網站查詢相關資訊;也可以加入孕產婦關懷Line官方帳號(ID:@mammy870870),定期收到婦幼衛教訊息。

國民健康署112年度特製作母乳哺育「寶寶哺乳篇、寶寶觀察篇、常見問題篇」影片,透過影片示範與解說母乳哺育技巧。   圖:悅暉行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