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簡稱生多所)今宣布創建了一個「聽聲辨種」的人工智慧AI工具—SILIC,可以精確識別出台灣184種動物的聲音,包括鳥類和神秘蛙類,並有95%的準確率!生多所透過「生物音智慧辨識與標記系統SILIC」已從大量的野外錄音中,成功提取超過1,400萬筆鳥類聲音。目前更著手於蝙蝠超音波的辨識技術研發,希望能協助推動台灣的生物多樣性保育。SILIC是全完免費的工具,農業部表示歡迎民眾多加利用。

生物多樣性是地球生態健康及人類永續發展的關鍵。聯合國的「生物多樣性公約CBD」及「永續發展目標SDGs」都強調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面對資源有限的挑戰,如何有效地進行生態調查與評估,成為當前的重要課題。因此,如何創新調查技術以提升調查效能,將是解決此問題的關鍵。

生多所楊嘉棟所長表示,近年來生態調查已不再侷限於傳統的野外調查,公民科學及紅外線自動相機等技術,已成為蒐集資料的重要管道,而「聲景」,即由動物、地質及人為聲音所組成的環境聲音,蘊藏了大量的生物資訊,卻仍是生態調查的藍海。他進一步說明,鳥類等很多動物都會發出聲音,因此研究人員可以在野外架設自動錄音機,再從錄音檔中分析出這些動物的訊息。生多所自2020年起,在全台各地已陸續架設了超過50台錄音機,至今已收錄了將近16萬小時的錄音資料,成為重要的生物多樣性資訊來源。

但如此大量的錄音檔案,早已超越人工可處理的極限。為此,生多所開發出可「聽聲辨種」的人工智慧AI工具—SILIC。負責開發的吳世鴻副研究員說明,SILIC從聲音辨識物種的準確率超過9成,且每分鐘可以處理1小時以上的錄音檔,速度之快是人工作業完全無法比擬的。他進一步說明,SILIC目前可辨識台灣184種陸域野生動物聲音,物種涵蓋鳥類、蛙類、哺乳類及爬蟲類等,且持續增加中,未來還會再加入蝙蝠的超音波回聲定位聲。利用SILIC,生多所已從大量的聲景資料中,擷取出超過1,400萬筆鳥叫聲,有效填補了生態調查資料不足。

楊嘉棟所長表示,SILIC是完全免費的工具,非常歡迎大家多加利用。他強調:「我們希望SILIC不只能對生態研究人員有所助益,更期望能推廣運用到如環境影響評估、公共工程生態檢核、生態服務給付、企業ESG等領域,共同為保護台灣生態環境盡一份心力」。

而SILIC(希利克)個字,是泰雅族對繡眼畫眉這種小型雀鳥的稱呼。泰雅族等許多台灣原住民族群,認為希利克是聰明的靈鳥,常會以希利克的叫聲和行為來判斷行事的吉凶,也就是「鳥占」。生多所對SILIC也有相同的期許,希望SILIC也能幫助人們解讀大自然的訊息,引導人們採取正確的行動,邁向更美好永續的未來。

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簡稱生多所)今宣布創建了一個「聽聲辨種」的人工智慧AI工具—SILIC,可以精確識別出台灣184種動物的聲音。   圖: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