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第六選區立法委員參選人郭倍宏今(14)日在臉書貼文提及,高雄市的國民市場向來臥虎藏龍,有許多美食隱藏其中,而且攤販親切可愛,然而卻也有許多可以改進的地方。郭倍宏表示,國民市場自40、50年前整治翻修以來,雖然有著「好額人的市場」之稱,但早已累積大量歲月痕跡,伴隨著因時代變遷而來的消費者購物型態改變,國民市場也喪失部分人流,不若往昔熱鬧。

郭倍宏指出,高雄的商家需要活化、翻新,才能讓好的商品、好的服務持續送到更多消費者手上。且商家為市場的核心,整體的再建與翻新,都應當納入周邊環境以及消費者、商家的需求並做全面考量。

郭倍宏表示,結構老化、設備陳舊、磁磚地雨天易打滑、管線外露、地下排水管道加蓋不齊全、動線擁塞是當前國民市場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只要改建建物就可以妥善解決。然而翻修過程中的中繼作業,更需要完整評估、規劃,並且搭配諸如租金補貼、費用減免等政策優惠,才能有利於攤販自災情帶來的衝擊中復甦。

郭倍宏認為,市場的更新重點,包括市場內的衛生、消防、照明設計、空氣循環、冷鏈貯藏、消費動線設計以及無障礙環境。他表示,這不僅是硬體的翻修升級,更是思維的轉型:保存傳統市場優點的同時,更要賦予新一代消費者的前去購物的理由。

郭倍宏援引台北市南門市場的翻修工程,作為新一代市場再建的指標案例。他分析,南門市場於2019年因建築物設計不符當代防震法規、配合捷運共構工程開始改建。過程中不僅有「南門中繼市場」的配套,建物本體更是以百貨公司規格打造,結合工程、商業與觀光的公家資源,最後實現能促進城市形象的購物環境設計,擄獲了大量年輕人的好感。

郭倍宏也提及高雄市的兩個案例,即苓雅第一公有零售市場、鹽埕第一公有市場的再造專案。他解釋,前者在市府補助與專案推動下,順利完成設備升級,還吸引年輕商家進駐、搭配夜間燈光藝術,成為全國罕有的「一日三市集」;後者則同樣受益於市府專案推動,還原山形木構屋頂、設計天窗引入自然光,讓市場成為鹽埕歷史慢活小旅行時的必賞景點,更一躍登上日本的設計雜誌而享譽國際。

郭倍宏進一步建議,1955年成立的高雄國民市場,是最適合推動下一輪市場再造的標的,結合鄰近忠孝商圈進行活化,能夠活絡當地經濟,進而吸引更多年輕人前來。

最後,郭倍宏表達他對於公有市場再造的期盼。他說,市場作為聚落的核心設施,供養在地人衣食育樂的同時,也是許多家庭的經濟來源,且維繫人民的情感與記憶,希冀國民市場的再造,得以創造出良好的商圈活化案例,令高雄人的生活不斷進化,更加幸福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