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溪流蜿蜒而過的德國小鄉村,原該是一幅我家門前有小河的景緻,偏偏這條溪的命運,卻成了二戰後美國和前蘇聯佔領區的分野線。小村被一分為二,一邊是東德,一邊是西德。現今屬於巴伐利亞邦的Mödlareuth,被稱小柏林,至今仍留有當年的圍牆。德國兩大邦十月選邦長和議員,選前這裡湧進了罕見的人群,原來是巴伐利亞執政黨基社盟(CSU)和極右派德國另類選擇黨(AfD)不約而同, 選在這個昔日東西德的邊界小鎮造勢。載筆者去的計程車司機說,這裡平日少有人來,這天竟然會塞車,要花兩倍的時間才能抵達,可想見當天參加人數眾多,其中最受矚目的,就是極右派的支持者。在這裡的聲勢遠遠超過旁邊三百公尺遠的另一個選舉場子。選民熱情的程度,兩邊也明顯不同。果不其然,10月8號的選舉結果,AfD這個極右派勢力,正式從德東跨越到德西。在巴伐利亞邦得票率近15%,成了第三大黨;法蘭克福所在的黑森邦高達18%,堂堂成為第二大黨,是這次選舉的最大贏家。柏林聯合政府的三黨都慘輸,尤其是蕭茲總理的社民黨(SPD)),兩邦得票率雙雙創下歷史新低,是一大輸家。

究其重要原因之一,影響選民投票的關鍵,是聯邦政府的難民政策。最新的民調顯示,高達近六成的民眾,希望有不一樣的移民政策。這項屬於中央的決策,卻在邦級選舉發酵到極致。德國現在面臨極大的難民壓力,根據九月單月的最新統計,就有一萬八千多名非法移民來到德國。許多人不滿柏林制定的難民政策太過寬鬆,比如邊界沒管控好,非法移民太多,遣返程序緩慢,擔心國內治安等等;拉大來看,現今的德國,在疫情和烏俄戰爭的陰影下,能源和物價飆漲,國內各項公共支出拮据。在這時可以拿到補助和享有部分社福的大量難民湧入,卻沒能很快融入德國社會和就業市場。筆者接觸到的一些選民就抱怨,德國政府不是該先把自己的人民照顧好嗎?類似的質疑聲浪相當多。現今和2015年梅克爾前總理開放難民政策時的客觀環境,已有很大的不同。當時梅克爾穩定執政超過十年,沒有疫情,沒有烏俄戰爭;如今蕭茲總理位子都還沒有坐穩,內外艱難,不可同日而語。對現狀不滿的選民,投給了抗議聲量最大的極右派AfD。

德國這兩大邦黑森和巴伐利亞的選情地震, 也讓柏林深深刻刻感受到了。德國媒體斗大的標題寫著「紅綠燈政權輸了」。這次雖是邦層級的選舉,但是對柏林執政者無疑是一大打擊。聯合政府的三黨社民黨、綠黨和自民黨,因代表色分別為紅、綠、黃,所以被稱為「 紅綠燈號誌聯盟」。三黨這次都流失大量選票,雖不致熄燈,但滿慘烈的。尤其是蕭茲總理的社民黨,得票率創下歷史新低。對社民黨來說是三輸,輸了黑森邦、輸了巴伐利亞邦和輸了一名大將,也就是角逐黑森邦長失利的內政部長費絲爾。柏林的紅綠燈政府困境多,對內三黨整合不易,對外溝通不良,蕭茲總理又缺乏個人魅力。兩年後的聯邦選舉,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情況下,很有可能便宜了極右派AfD,讓它成為柏林的關鍵勢力,情勢發展令人憂心。蕭茲內閣如何反應民意調整或緊縮難民政策,也是後續觀察的重要面向。

此外,對台灣相當友好的德國自由民主黨(FDP)這次選得並不好。在黑森邦勉強維持進入邦議會的門檻; 在巴伐利亞邦則全盤皆輸,未來五年將見不到任何一位自民黨的議員在邦議會。自民黨也是柏林紅綠燈政府的一員,目前有四位部長在內閣。今年三月創下26年來首例,訪問台灣的德國教育部長史塔克-瓦青格女士,就是屬於自民黨。最後容筆者回到關鍵的移民政策,德國重量級雜誌明鏡週刊,在德國開放接納難民之初,曾經以「新德國」為主題作為封面,令人印象深刻。多年過去了,從這次選舉結果和氛圍來看,形塑新德國非常不容易,需要磨合,也有陣痛。數百萬在德國的難民,若非不得已,誰又願意離鄉背井,在異國求生存。而德國人民和執政者,也在人道與現實中拉扯,柏林圍牆雖已經倒塌,但人們心中的圍牆,卻一直都還在。

作者 :廖林麗玲 /媒體工作者 德國法學碩士

AfD的競選海報。   圖:廖林麗玲提供

三月訪台的德國教育部長史塔克-瓦青格女士為FDP自家候選人在法蘭克福站台。   圖:廖林麗玲提供

德國自民黨主席、現任財政部長林德納在法蘭克福站台,但難力挽頹式。   圖:廖林麗玲提供

spd社民黨黑森邦長候選人、現任內政部長費絲爾競選失利。   圖:廖林麗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