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世界地球日,環保的議題受到關注,而根據香港觀鳥會「2023年黑面琵鷺全球同步普查報告」,今年黑面琵鷺數量創新高,其中台灣作為全球最重要的度冬棲地,共記錄到4,228隻,比去年增加404隻,主要集中在台南、高雄和濁水溪口(彰化與雲林交界)等區域。

林務局表示,黑面琵鷺是世界6種琵鷺中最瀕危的種類,主要分布在東亞及東南亞地區,為遷移性鳥類,由於其繁殖地和度冬區橫跨多個國家,保育工作和族群監測需要國際間的合作。根據今年1月6日至8日舉行的「2023黑面琵鷺全球同步普查」資料,記錄到全球共有6,603隻度冬的黑面琵鷺,相較去年增加了441隻,數量持續攀升,寫下歷史紀錄。

其中,台灣是最重要且最關鍵的度冬棲地,首次突破4千隻,共記錄到4,228隻,占全球數量的64%,而且在今年全球增加的441隻中,台灣就佔了404隻,占全球增加數量的91.6%,顯示台灣的棲地保育對全球黑面琵鷺族群存續至關重要。

根據香港觀鳥會的統計,其他主要度冬區依序為中國1307隻(19.8%)、日本610隻(9.2%)、香港和深圳299隻(4.5%)、越南80隻(1.2%)、韓國54隻(0.8%)、澳門21隻(0.3%)及菲律賓4隻(0.06%)。

另外,在台灣的族群分布中可觀察到,於西南沿海9成以上的數量分布在台南、嘉義、高雄、彰化及雲林。其中台南的數量最多,有2,279隻(53.9%),主要在七股與安南(四草)地區;嘉義有947隻(22.4%),主要在布袋和鰲鼓濕地;高雄有450隻(10.6%),主要在茄萣、永安濕地及高屏溪口;彰化有356隻(8.4%),主要集中在濁水溪口北岸;雲林有93隻(2.2%),主要在口湖以及濁水溪口南岸。

整體而言,全台今年與去年都維持在13個縣市有記錄到黑面琵鷺,比起過往的分布範圍更廣泛,在主要度冬區範圍外目擊到零星的黑面琵鷺,已是近年台灣冬季的常態。

全台黑面琵鷺持續增加,顯示目前的棲地承載量應還在可承受的範圍,然而根據台南在地長期關注的調查員反應,本年度南部地區的冬季降雨太少,以至於許多既有調查範圍的鹽田與魚塭等棲地環境過於乾旱,使得黑面琵鷺須尋求更合適場域,進而分布範圍更廣,不在預期的巡守範圍內,讓調查員在搜尋黑面琵鷺的時間與難度大幅提升。

此外,依據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救傷資料顯示,本年度發現肉毒桿菌中毒或虛弱的黑面琵鷺有高於往年平均的案例數量(2022年16例、2023年26例),可能與環境棲地現況有關,顯示氣候變遷及棲地現況的經營管理對於黑面琵鷺族群的影響,仍是未來需要持續關注的議題。

換上繁殖羽的黑面琵鷺。   圖:林務局/提供

黑面琵鷺。   圖:林務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