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今天開始訪問加彭、安哥拉、剛果和剛果民主共和國,雖然這是他自2017年上任以來的第18次訪問非洲,但這四國都是他就任總統以來從未前往的國家。不過,馬克宏此行避開了法國在撒哈拉地區的前殖民地國家,當地的反法情緒越演越烈。
布吉納法索1月23日給法國30天時間要求法國撤軍,宣布自己是保衛與復原愛國運動的新領導人特拉奧雷(Ibrahim Traoré)還終止了一項軍事協議,成為一年內第三個拒絕巴黎協助的非洲國家。在布吉納法索軍方19日宣布法國軍隊在在撒哈拉地區打擊恐怖分子的「佩刀」(Sabre)行動結束,法國國防部22日宣布,法國戰鬥部隊已經全部離開布吉納法索領土,標誌著在執行任務15年後,法國特遣部隊正式結束了在該國的特殊行動。
法國2022年8月也從馬利撤軍,結束了10年來對抗回教叛亂份子的行動,因為馬利軍政府與俄羅斯「瓦格納集團」(Wagner Group)僱傭軍開始合作。2022年夏天,法國還與中非共和國停止軍事合作,最後一批法國軍人於當年年底離開。
馬克宏在行前宣布法國計劃「明顯減少」在非洲的軍事存在,在非洲的軍事基地今後將與東道國共同管理,駐軍人數也將大幅減少。這樣的重組並不是要撤軍或者是放棄承諾,而是「轉型」,有些法軍基地將變成軍事訓練機構,並會根據當地需求提供更多裝備,還有一些將成為法國合作夥伴的基地。他指出,非洲將適應法國地面軍事人員的減少以及相關人員非洲化。
一年前法國曾宣布,希望與受到基地組織威脅的或受到與伊斯蘭國集團有聯繫的聖戰分子威脅的幾內亞灣國家,討論發展新的關係。
2014年,法國在撒哈拉地區開展「新月形沙丘」軍事行動,派遣數千名士兵與布吉納法索、查德、馬利、茅利塔尼亞和尼日共同打擊國際恐怖主義滋生的「重災區」,因為在美英法等北約國家幫助反政府武裝推翻利比亞的格達費獨裁政權後,利比亞已成為恐怖襲擊向撒哈拉地區擴張的重要源頭。然而耗時9年,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財力,聖戰組織不減反增,受暴力影響的地區不斷擴大,反恐行動又常常誤傷平民,反恐成效不彰,使得當地民眾從不滿聯軍對利比亞的干預導致恐怖勢力抬頭,到軍事干預行動破壞部分地區穩定,來質疑法軍存在的正當性是「假藉反恐之名,行掠奪非洲之實」,對法國的敵意日增並多次爆發示威活動。
安全形勢惡化,引發撒哈拉地區國家政局動蕩,在過去兩年,馬利、布吉納法索和幾內亞就發生過至少六次的政變,雖然主要原因在於馬利和布吉納法索安全部隊的失敗,以及得到巴黎支持的軍方統治者缺乏應對叛亂組織和暴力團伙的能力、決心或者戰略。但法國成為代罪羔羊已是明確的事實。撒哈拉地區國家接連對駐非法軍下達「逐客令」,終結「新月形沙丘」軍事行動,寧可容忍無法無天的恐怖分子,也不想再忍受喪失了所有功能和實質作用的法國軍隊持續存在。法國也如其所願相繼從馬利和布吉納法索快速撤軍,畢竟,法國也想擺脫這個反恐爛攤子, 並試圖在該地區改善法國的國際形象。
馬克宏之前指控過俄羅斯在非洲進行反法宣傳,以達成「掠奪者」的野心。法國對在非洲前殖民地的影響力,遭到一連串軍事與政治的挫敗,俄羅斯是主要關鍵,被認為試圖將法國趕出非洲大陸。
法軍在馬利和中非共和國撤離後,取代他們的是俄羅斯準軍事組織「瓦格納集團」僱傭軍,雖然克里姆林宮否認與「瓦格納集團」有任何關聯,但美歐專家都表示,它是俄羅斯用來施加影響力的非官方工具。通過接受「瓦格納集團」僱傭軍,這些非洲國家的軍政府可以保證政權安全,並更容易獲得俄羅斯的廉價武器,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春季報告就指出,俄羅斯是非洲各國政府最大的武器供應國,佔總供應量的 44%,而這些都是法軍無法提供的。「瓦格納集團」僱傭軍還結合軍事力量、商業與戰略利益,成為俄羅斯在非洲擴張野心的先鋒部隊。
「瓦格納集團」僱傭軍雖然只在幾個國家,但「俄羅斯製造的謠言到處都是。」法國國際關係研究所(Ifri)研究員兼撒哈拉以南非洲中心主任安悌爾(Alain Antil)接受法國新聞廣播電台(France Info)採訪時指出,在馬利等地的反法示威活動中,能看到俄羅斯的旗幟飄揚。俄羅斯確實部署了一整套行動來破壞法國在這些國家的形象。例如,播放反法的漫畫、收買活動家傳播虛假訊息等,加速了法國在當地形象的惡化。
「瓦格納集團」不只插手政治,支持獨裁者,也策劃網上的政治宣傳,許多反法言論在這些國家的網絡流傳,「有確實的訊息,也有斷章取義的訊息,以及真正的謊言」。許多非洲人因此相信法國在幫助聖戰組織,或者法軍是在那裡開採該國的礦產或能源,這些虛假訊息加劇了各國對法國的示威活動,法國駐軍的處境也更為艱難。
歐洲聯盟(EU)2月25 日則宣布對「瓦格納集團」實施額外制裁,因為這個組織在中非共和國、馬利、蘇丹和烏克蘭等地犯下「侵犯人權」的罪行。歐盟理事會表示,考量到該組織活動的國際規模和嚴重程度,以及它對活躍地區的破壞性影響,因此決定實施最新的額外制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