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 20 號颱風「尼莎」於週末形成,暴風行經的路線是南部,卻在各地區落雨,尤其是北北基桃宜的台灣東北角帶來強勁的雨勢,甚至造成大淹水與土石流的驚悚畫面。這種一反上半年缺水又高溫的氣候異常,強降雨的急速來臨,不僅令人措手無策,也嚴重考驗公共建設的防災強度,氣候變遷將成為政治人物施政的大哉問。

與台灣同時發生風雨災害的就有菲律賓、美國、巴基斯坦和非洲的奈及利亞等地。

在菲律賓,上月底超級強颱「諾盧」(Noru)侵襲,人口最多的呂宋島首當其衝,包括首都馬尼拉在內,撤離將近 10,000 名居民。對於一年平均遭遇 20 個颱風侵襲的菲律賓而言,颱風並不少見,然而前一個週末還是輕颱,短短 6 小時內,發展為今年登陸菲律賓最強的超級颱風,卻是前所未見。

在美國的西北大學研究發現,過去20年來,美國東部與南部降雨程度變得越來越強,以致發生洪水的機率越來愈高,造成各地基礎建設與農業受到損害。而且強降雨的強度與頻率越來越高,因為大雨宣洩不及造成的大淹水現象也越來越多。

南亞的巴基斯坦。這幾個月來發生史無前例的氣候災難,史上最嚴重洪水造成至少1100人死亡,當狂風暴雨結束,專家預估巴基斯坦三分之一土地將被水淹沒。這場持續兩個多月的暴雨使巴國3300萬人受影響,占巴基斯坦2.2億人口15%,是本國歷史最嚴重水災。截至9月,降雨量比30年平均高近190%,有5000萬人口的一省受災最嚴重,降雨量比30年平均高466%。現在巴基斯坦160個地區至少72個地區宣布為災區。估計洪水造成的損失超過100億美元。這場水災導致巴基斯坦經濟陷入困境,通膨飆升,全國糧食缺乏嚴重。

西非國家奈及利亞正遭受10年來最嚴重水災,至今造成最少600人死亡,約130萬人無家可歸,逾20萬間房屋被毁,全國36州有27個均受影響,洪水預計會持續到11月底。當局指這次水災源於今年初夏較往年嚴重的大雨,加上鄰國喀麥隆水壩泄洪,令水災加劇。

極端天氣事件愈發頻繁,專家認為未來颱風將越來越難以預測。拿今年為例,全球受到氣候變遷因素影響,上半年是個乾旱、高溫、欠水的一年。在5到8月這樣連續近90天的高溫乾旱現象,不僅創下人類歷史以來的紀錄,也讓人類的生存面臨重大危機。哪知道就在9月底,一道北極冷鋒南下,整個世界氣候就驟降為寒冷與多雨的狀態。

動亂的年代,躁動的環境生態。數年前,美國川普前總統一派懷疑論者還對於「氣候變遷」、「地球暖化」的環境生態的憂慮嗤之以鼻,如今,這樣的環境災害不再只是某些人口中的天方夜譚,已經是人類以及全球生物嚴重的生存的切身問題。如果不能加緊處理,別說要過著「水深火熱」的日子,人類或者說地球多元活躍的生態環境也將走到了生存的盡頭。

台灣也深受其害,然而即使氣候異常已成為人們的常識,如何處理與防治,並非簡單和容易掌控的事情,尤其這種強降雨強度與深度如何控制,人類還找不出一條可循的防治之道;再說今年的縣市長們,除了新北市長侯友宜提出「新北市2050淨零路徑暨氣候行動白皮書」,期望逐步達成2050淨零排放目標的務實態度及企圖心,很少有政治人物提出較為明確的氣候政策。這樣關乎台灣生態保護的重要課題,即使在大家都身處苦難的進行式中,卻沒有受到關切與行動處置,令人遺憾。

氣候變遷的苦果也讓台灣深受其害,因此具體的行動以促進淨零排放淨就成為非常重要的途徑。如果從政府到民間,大家都只是虛應故事,不能採取具體有效的行動,以誠摯的心態克服氣候變遷的迫近,人類又不潔身自好,保護地球生態,未來子孫將面臨更乾、更熱與難以生存的環境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