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1)日是高雄氣爆8週年紀念日,政壇淹沒在一連串口水中,台灣基進在臉書發長文提醒大家,八年前的今天,高雄這座城市處在驚恐與哀傷之中。「高雄氣爆」,是高雄人難以忘懷的悲傷,是高雄人共同的傷痕記憶。 ​

​台灣基進表示,那一年,也是台灣基進以「基進側翼」之名,在高雄「入政」叩關的初試啼聲。彼時,馬英九治下的親中與舔中,但失靈的民主工具,卻無力對抗馬英九政府的親中趨勢;爾後,高雄氣爆的悲劇,再次揭露中國國民黨長年「重北輕南」的心態,縱連高雄發生了氣爆災難,馬政府依舊以「三不」政策,不立專法、不編特別預算以及不設專責機構,放任高雄市政府與高雄人自行面對這場災難。​

苦難,高雄人總是自己面對自己扛。​如同面對彼時馬英九治下的政治、主權與社會崩壞,南台灣起家的基進年輕人,也是「自己的國家崩壞,自己救」一般,選擇以選舉入政為政治集結的道路。​

高雄有難,基進暫停選舉兩個月,盡一己之力協助災民,進入災區擔任各種志工,倡議「代位求償」作為災民家園重建的政策路徑,並呼籲「城市石化管線」的重新盤點與廢棄。​

這是基進打從集結伊始,便內建「以家園為優先」的基因使然。當然,初試啼聲且欠缺知名度的基進青年,終究在僅餘兩個多月的參選時間下,因知名度未能打開而全數落敗。​

到了2018年,本著再造台灣政治的初衷,我們喊出「讓城市可親、讓政治可及」,再次向高雄市議會挺進,期待能為高雄的轉型與創新再盡心力。可這次卻遇上了莫名其妙的「韓流」。基進五位參選人遂再一次放下原先設定參選議程與目標,投入「戰韓」的第一線,大聲疾呼韓國瑜可能讓高雄20年的轉型停擺,同時,更可能因韓國瑜的親中本質,可能導致「美中貿易戰」所開啟形成的新冷戰格局序幕中,把台灣推向歷史潮流的對立面。​

彼時,早已宛如蝗蟲大軍壓境般的「韓流」,深諳利害算計的大多數議員參選人,幾乎選擇迴避;但勢單力薄的基進候選人,依舊不懼來勢洶洶的「韓流」,大聲疾呼「戰韓」,最終讓基進候選人在「韓流」風暴下被徹底輾壓。「韓流」佔據高雄市府的之後,果然應驗了基進義無反顧「戰韓」時的警示;沒多久「亡國感」氛圍,便尾隨著「韓流」的笛音旋律而來。​

不願台灣沉淪的心情,為了守護台灣家園的初衷,基進站上全台灣的街頭,只要有基進人的城市,街頭就有著基進人「護台防中」的倡議行動。終於,2020,我們的台灣暫時保住了。緊接著,為了保衛高雄,我們帶著疲累的身軀,在高雄街頭開啟了「罷韓」的連署長征與罷免投票的任務。終於,高雄人一同寫就「六六六罷韓」的歷史篇章。​

​八年後的今天,高雄這座城市帶著各種傷痕,繼續前行與轉型。從荒廢與怠惰高雄市政的韓國瑜手中接下棒子的陳其邁市府,絲毫不敢怠慢並努力延續著高雄轉型蛻變的道路。​然而,高雄「韓流」的主角韓國瑜走了,但韓流背後的眾多推手「韓粉議員」卻仍舊大規模地盤據在高雄市議會當中。​

11月26日這一仗,對基進而言,第一個主要目標即是延續過去的努力,利用選票剷除「韓粉議員」,讓基進入議會,實現議會本土過半的拚圖,同時,基進力挺陳其邁,市政擁有好人才!​

再者,基進這場仗的第二個目標,就是希望基進進入市議會,為台灣埋下本土在野監工的政治隊伍的可能,讓「本土執政治理與本土在野監工」的政治格局,來實現台灣遲遲無法完成的「民主鞏固」。​

民主轉型的下一步就是「民主鞏固」——讓民主生活成為我們的日常。此一目標的實現,只有催生一支堅定本土在野的政治隊伍,取代親中國民黨與投機的檳榔民眾黨成為主要在野監工隊伍,才能讓台灣人民徹底擺脫「定期改選,定期亡國感」,唯恐中國國民黨跟檳榔民眾黨會班師回朝,將台灣帶向中國泥沼。​

從議會開始,基進要為台灣培養一代抗中的年輕聲音,在高雄留下能把家鄉放在第一優先的政治工作者。​為了高雄我們會做得更多,因為高雄永遠是咱的高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