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6至11歲孩童第二劑疫苗陸續開打,衛福部食藥署日前也通過莫德納疫苗用於6個月到5歲幼兒的緊急使用授權(EUA),預計在7月中旬前開放施打。國民黨智庫今(24日)與中華民國防疫學會、台灣預防醫學會召開記者會,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強調,小孩打疫苗不良反應標準達20%,但現在不管公衛或醫師大家口徑一致認為兒童疫苗是必須打的。

王任賢表示,兒童疫苗在醫師、家屬,以及公共衛生學者的觀點都不一樣,這樣的差異,在疫情發生時出現很大的扞格,因為病毒發生在小孩身上症狀是較輕的,而目前台灣兒童的死亡率是10萬分之5,對小孩來說,10萬分之5是標準死亡率,相較於成人的萬分之3,基本上是低了很多。

王任賢認為,小孩打疫苗不良反應標準就是20%,如果小孩染疫症狀比較輕,感染後有症狀的比率也低,這時家長就要考慮需不需要給小孩打疫苗,尤其是有沒有過敏體質、不良反應會不會比較高等。可是這跟公衛的觀點完全相反,雖然小孩症狀輕,但卻是傳染源,例如流感,隨著每年9月小孩開學,就會傳播得很快,所以公衛的觀點和醫師、家長的考量就完全不一樣。

王任賢強調,但目前台灣出現了其它國家沒有的兒童腦炎疫情,也造成了家長的恐慌,所以現在不管公衛或醫師大家口徑一致,認為兒童疫苗是必須打的。所以今天召開兒童疫苗記者會的目的就是要喚起大家的重視,因為台灣跟世界不一樣,兒童疫苗一定要勇往直前打下去。

國民黨智庫永續發展組召集人陳宜民也指出,衛生單位統計資料顯示,12歲以下兒童的盛行率是偏高於其它年齡族群,而幼兒又高於幼童,且10歲以下確診致死率明顯偏高。且美國5至11歲未打疫苗的小孩,感染Omicron,住院率是打過疫苗2倍以上,具有高風險如肥胖、慢性肺病、先天性心臟病以及患有神經系統疾病或癲癇症的兒童或家中有免疫缺損的兒童更是要接種新冠肺炎疫苗。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兼任教授金傳春則示警,我國對新冠肺炎的防疫政策從清零走向共存,表示病毒將常駐在生活中,因此就該對新冠病毒進行監測,特別是接下來9月開學,還有秋冬可能會流行的Omicron 、BA.4或BA.5,但很可惜尚未聽到疫情指揮中心有此打算。

金傳春表示,事實上我國並非沒有開發新冠疫苗,不過缺乏三期臨床實驗數據,現在正好可以補強,卻沒有做,以致施打高端疫苗者仍無法到美國去。建議選擇學校及外籍移工多的地方進行實驗,將國產疫苗在阻擋傳播率、致死率等面向進行監測,同時與BNT、莫德納的效果作比較。

王任賢最後也提到,就臨床實驗內容而言,BNT幼兒疫苗對亞裔人口明顯有較高保護力,莫德納幼兒疫苗則針對曾感染者再接種有更好的保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