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與中國能統一嗎?如果不能,最大的原因又是什麼?有些中國人說是美國帝國主義作梗,也有些中國人說是漢奸走狗數典忘祖;更有些流亡海外的中國民運人士,認為只要中國民主化了,統一自然水到渠成。
但這些中國人犯的是同一個毛病,那就是不願面對現實。真正不能統一的最大障礙,那就是台灣與中國的文明程度差距太遠。光從對別人的稱謂來看,誰是野蠻人?誰是文明人?一目了然,強辯無用。
2022年1月26日《新頭殼》報導〈「灣灣」讓台灣人火大!國台辦拗:對台民眾「萌萌」的暱稱〉:
「有國內媒體先前透過臉書問及網友,『哪句中國用語讓人看了最火大?』,許多網友紛紛提出,『灣灣』一詞惹怒不少人。
中國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今(26)日在記者會中被問及相關問題,朱鳳蓮聲稱,這個是對台灣民眾『萌萌』暱稱。在今日的國台辦記者會中,有台灣媒體問及朱鳳蓮:
『您剛剛用客家話問候,確實會讓台灣民眾有親切感,但兩岸在交流感受上還是存在一些差異。比如,大陸民眾友善稱呼台灣民眾為「灣灣」,但這個詞近期在台灣一個票選中被選為「最不可接受詞彙」,有網友認為有貶抑和「統戰」意味。其實大陸影視娛樂文化在台灣很流行。未來大陸方面怎樣加強兩岸青年交流,消除類似矛盾?』
朱鳳蓮今日聲稱,這票選有誤導性,『兩岸民眾由於生活環境和流行文化不同,在一些習慣用語上存在差異,這是很自然的現象。比如「土豆』,大陸很多地方也叫馬鈴薯、洋芋,而在台灣指的是花生,……』
接著,朱鳳蓮再就灣灣一詞辯解,『「灣灣」是很多大陸民眾對台灣民眾的暱稱,有一種萌萌的感覺,遺憾的是在台灣卻被一部分人故意污名化了』。」
「灣灣」關「土豆」屁事?
老實說,在全球的各網路論壇上,都不乏廣大酸民。網路有暱名的特性,在這樣的情境中,部分缺乏自律的「類人犬」,就會充分發揮牠們能咬善舔的天性,這一點不會讓人意外。網路上充斥著「類人犬」,這不會是中國特色,當然也不是台灣特色。
但一個國家的國營電視台主播,或中央政府的機關發言人,上節目或開記者會時,就算做不到人模人樣,至少也該有些文明底線。網路上那些「類人犬」的野蠻用語,即使不譴責,至少也不該護短吧?
中國人稱台灣人叫「灣灣」,關「土豆」屁事?無論台灣人稱花生叫土豆,還是中國人稱馬鈴薯或洋芋叫土豆,請問是花生會覺得自己被霸凌了?還是馬鈴薯或洋芋覺得自己被霸凌了?朱大發言人到底知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是代表中國中央政府對台灣一切政策最後定調的窗口,層級與網路上那些「類人犬」天差地別。結果朱大發言人卻肉麻當有趣,把霸凌言語當萌萌的暱稱。台灣與中國之間,這種對他人稱謂上,顯現的文明程度的高低落差,才是絕無可能統一的真正障礙。
所有主張統一的人,只要有點正常人的智商,就無法想像下面這個場景。假如台灣行政院陸委會的發言人,公開宣稱:
「『支支』是很多台灣民眾對中國民眾的暱稱,有一種萌萌的感覺,遺憾的是在中國卻被一部分人故意污名化了。」
結果是台灣的電視台主播或政府發言人,也把中國人稱為「支支」,甚至是那那、韭韭、匪匪、26、426……反正一切都只是台灣人對中國人的暱稱,請問有幾個中國人能接受這樣的官方回應?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對他人的稱謂,究竟是萌萌的暱稱?還是惡意的霸凌,判定標準當然不在於說的那一方,而是聽的那一方。這種文明社會的基本底線,為何到了中國,就會完全歪掉了?
中國人喜歡被稱為「支支」嗎?
中國官媒央視主播海霞,在2019年11月4 日在《主播說聯播》節目中,針對中國國台辦公布的對台《26條措施》,隔空向台灣人民進行了1分多鐘的喊話,除了反覆強調《26 條措施》「實實在在」要讓台灣人享受與對岸人民同等待遇之外,也表示:
「我們都是中國人……在大陸,這裡是你的祖國;在海外,你的身後站的是中國!……有些人放出奇談怪論,甚至是造謠抹黑,若他們沒有一顆真正的中國心,又怎能理解和體會我們的真心呢?……灣灣,回家吧!」
台灣人稱花生叫土豆,中國人卻稱馬鈴薯或洋芋叫土豆,這是單純的用語不同,沒有任何歧視或霸凌。但稱謂就不同了,大家都有自己的名字,一個文明人要稱呼對方時。一定是對方自稱他叫什麼名字,我們才這麼稱呼對方。怎麼會有不顧對方意願,硬要替別人取暱稱的這種霸凌?
根據台灣的網路民調,最讓台灣人火大的中國用語就是「灣灣」,那就像中國人不願別人稱呼他們「支那」是一樣的。
沒錯,清末嚴復翻譯過《支那教案論》,翻譯《黑奴籲天錄》的林紓與魏易,在序裡也自稱「支那」。另外章太炎在日本舉行《支那亡國242年紀念會》,宋教仁創辦了《二十世紀之支那》雜誌,梁啟超以「支那少年」為筆名,出版過《支那4000年開化史》……當時中國人就是自稱「支那」。
但是今天的中國人,不願別人再稱呼他們「支那」,只要是文明人,一定會尊重他們的想法,稱呼他們為「中國」。但這樣的普世價值,為何對中國人來說,會這麼難以理解?
什麼叫文明?什麼叫野蠻?
2019年10月,台灣的教育部為了請大家關注霸凌議題,在臉書上貼出8張不同的制服照,每張都有一個中國人所謂的「暱稱」,像是「那個沒屌的」「娘炮」「太平洋」「高額頭」「歐羅肥」「綠茶婊」「醜矮子」「自以為混血」,並且提供線索,要大家猜猜這8張照片的原有者,究竟是哪一位百萬YouTuber或影劇名人?
教育部這則反霸凌的貼文,PO出後不到1小時,已吸引超過1000名網友按讚。在台灣的教育裡,從小就告訴孩子,不考慮對方的感受,就為對方取綽號,那不是暱稱,而是絕對的霸凌。甚至不只是對人如此,在台灣就連稱呼其他物品,都必須遵守這樣的普世價值。
「福山萵苣」是一種不結球的嫩葉萵苣,台灣是在解嚴後,才從中國引進這個新品種。福山萵苣價錢便宜,而且容易料理,用水一燙就能散發甜脆鮮嫩的口感,而且煮久了也不會變色,因此成為餐館的常見菜色。
但台灣人不知這新品種的蔬菜該怎麼稱呼,傳統台語把萵苣稱為「萵仔菜」,所以就稱它為「大陸萵仔菜」,簡稱「大陸萵」。台語的「萵」讀音類似A,有人就用漢字「妹」來代替,這種蔬菜的俗名就成了「大陸妹」。
但後來中國女性新住民越來越多,她們的子女也入學了。雖然台語並沒有把風塵女子說成是「妹」的用法,那應該是香港人的用語。但是中國女性新住民不喜歡「大陸妹」這樣的用語,覺得這是歧視,台灣農委會就花大錢做廣告,要將「大陸妹」這種蔬菜,正名為「福山萵苣」。
在台灣連稱蔬菜為「大陸妹」都不行,更何況是用來稱呼人。但中國人卻堅持肉麻當有趣,把霸凌當暱稱,強迫台灣人要被稱為「灣灣」。
什麼叫文明?什麼叫野蠻?這個案例一清二楚。真心希望中國人能先分清楚暱稱與霸凌的分別,再來談統一。一個野蠻的民族,整天只想著用武力征服文明的鄰居;如果灣灣是暱稱?支支也可以是暱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