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爆炸時代,社會亂象也多,如何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成為現代人每天必修的課題,新頭殼特別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合作,推出三個專欄,由臨床心理師們執筆,為讀者們提供一塊心靈沉澱的園地,三個專欄刊出的時間分別為: 《愛情紅綠燈》: 每月 3, 13, 23 日刊出 《親情芬多精》: 每月 6, 16, 26 日刊出 《職場多巴胺》: 每月 9, 19, 29 日刊出

對孩子的期待,有時候會轉化成一股焦慮。我們會分不清楚,到底是擔心孩子的生涯,還是孩子可能走上一條自己不知如何協助的道路。

孩子長大了,家長的擔心並沒有減少,要擔心的事情往往更多,像是生涯選擇、人際關係、時間規劃……等等。當與孩子意見不合時,家長還要承擔起引導孩子溝通與學習的角色,梳理家庭中緊張的氛圍與關係。本文將藉由一則虛構故事,協助您思考如何親子不打結。

黃媽媽的困擾

「這是不是就是叛逆期?我從小就告訴他專心唸書,但他(高中)非要去參加社團,到處要比賽,…成績也沒有不好,但為什麼要這麼累?」,「現在就是很難溝通啦,沒兩句就關門回房間」,「每個週末都跑去團練,練這麼久到底是練出什麼了…」。黃媽媽焦急、雙眼專注凝視,殷切地向我訴說自己的困擾,孩子曾經與自己感情密切,但不知道為什麼好像不再在意自己的想法。

最熟悉的陌生人

被忽視、隔離、排除在外,這種感受令人心痛。或許在有這般經歷時,您的腦海中早已跑出千言萬語,或許您會憤怒、會難過,會想責怪孩子千萬個不理解,也或許有說不盡的自責。

1.擔心、緊張、焦慮、懊惱的時候,往往會不小心的把事情弄得更「糟」,一時說錯話,賠上彼此的感情與誤解。此時不妨給自己一些時間冷靜,有時候衝突間的言語真的讓人受不了。

2.如果有任何一方的情緒滿溢,不妨立即要求先休息一下,彼此轉換心情後再進行溝通。寧願晚一點,也不願讓孩子關上與您溝通的窗。

做家長的哪有不擔心

相信對孩子的未來必然是焦慮的,所以急於與孩子「溝通」。然而,當我們心急如焚地,想好好說服孩子時,孩子是否真的能和氣地接受我們的建議呢?

1.嘗試觀察過去孩子如何接收、思辨來自家長的建議,並觀察孩子當前是如何評價同儕、成人的觀點。如果對家長的想法已經明顯抗拒,那堅持孩子接受自己只會讓彼此的情緒高張。

2.如果您在與孩子溝通的路上受阻,不妨先換位思考,青春期時的自己,最「不能」接受哪些溝通方式。試著避免那些已知無效的溝通方式,但如果真的一時間很難避免、話到口邊就溜出來了,或許可以在發現自己「不小心」的同時,先暫停對話,重新整理自己之後再嘗試一次。

找到好時間,培養好氣氛

上一次與孩子聊天是什麼時候呢?總是在遇到困難時,雙方充滿情緒,還是一顆熱切的心,好想孩子理解自己的時候呢?與孩子間相互的不了解,是父母心中很深的痛,特別當與父母衝突後,孩子遇到困難又不願找父母諮詢時,更是會讓父母感到自責與無力。

1.親子關係總是很緊張時,與父母溝通時,孩子容易想到過往衝突的場景與情緒,也容易因此迴避向您求助。

2.日常生活中,預留「傾聽孩子」的時間,在這段時間中,避免去指導、糾正、教育、批判孩子。當您覺得充分理解孩子之後,再嘗試表達自己的顧慮、擔心,以及自己欣賞孩子的地方。

如果在這一段空白的時間中,孩子並沒有主動表達任何的事情,請別擔心與慌張。比起兩人劍拔弩張,平淡而愉悅地一起看電視、吃餅乾,也是相當愉悅愜意的好經驗。

親子打結解不開

談到青春期孩童的親子衝突,或許有些人會想,「這些青少年的叛逆與堅持,是因為他們還沒想清楚,還太衝動」。然而,不能忽略的是,隨著年齡的成長,孩子的大腦已經從過去只能被動接受規範,到現在想要探索屬於自己的生活目標、磕磕碰碰地摸索出一套自己與社會共存的準則。確實是一個成熟的過程,但也超乎我們的預期。

當然,除了家長外,孩子也需要學習如何以不同的方式與家長溝通。我們期待孩子在自己的引導、示範、包容下,能夠以更多元的價值觀、態度回應家長,未來筆者會再勾勒孩子的心境,嘗試貼近與家長衝突的孩子。

如果一直找不到與孩子溝通的方法,或許您需要一些協助。不妨尋求專業心理衛生人員,協助協調家庭成員間的互動與衝突。如果,家庭成員持續有鬱悶、缺乏生活動力、沮喪,感到再也開心不起來,或是孩子有些堅持、易怒、令您覺得教養困難,完整的身心評估對您勢必有幫助,請至鄰近醫療院所尋求精神科、身心科及臨床心理師的協助。

作者:陳昱齊臨床心理師

(本專欄由新頭殼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共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