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外交部長吳釗燮此際正在歐洲訪問。儘管讓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國民黨籍立委陳以信跳腳,國際上卻傳來許多正面的消息。英國《獨立報》(The Independent) 記者阿布杜(Ahmed Aboudouh)稍早撰文指出〈別搞錯了,台灣正在歐洲打贏對中國的冷戰〉。

阿布杜指出,吳釗燮這次訪問歐洲,特別是前往歐盟核心所在的布魯塞爾,對中國來說尤其是一場噩夢。他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同時出現在義大利,就像徵性地暗示台灣已經能夠參與高調的國際活動,儘管是間接參與。

阿布杜引述諾丁漢大學馬來西亞校區的中國外交政策專家巴頓(Benjamin Robin Barton)的見解,指出德國聯邦總理梅克爾的交棒,是整個局勢改變的重要原因。若梅克爾還大權在握,吳釗燮是不可能出現在布魯塞爾的。

巴頓認為,日益壯大的中東歐國家在與台灣打交道方面走自己的路,可能會削弱並改變德法兩國(特別是梅克爾掌權時)壟斷歐盟對中國政策的局面。

中東歐國家並不像西歐國家那般需要看中國臉色。在斯洛伐克,2019 年中國投資為 2.69 億美元,僅佔該國外國直接投資總額的 1%。在鄰國捷克共和國,中國商務部估計同年投資 2.87 億美元。根據中歐和東歐亞洲研究中心的數據,在立陶宛對北京採取越來越強硬的政策時,中國去年的總投資僅為 9600 萬美元左右。這相當於立陶宛外國直接投資總額的 0.4% 左右。

「中東歐中國觀察家」(China Observers in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CHOICE)負責人卡拉斯科娃(Ivana Karaskova)指出,「中東歐國家對華貿易依存度相對較低,在中歐關係順暢化方面的利害關係可能較小,這給了它們更大的迴旋空間。」

卡拉斯科娃說:「這一次不關中國的事,各國要看的是台灣,因為這三個國家都對與台灣發展貿易、文化和科學合作有著真正的興趣。」

阿布杜指出,各國民眾對中國越來越不耐煩。吳釗燮的到訪又講了一個小國怎樣站在家門口抵擋龐大獨裁統治的故事。這讓曾經受困於蘇聯威權巨人牢籠的東歐人非常有感。

巴頓指出:「自 Covid-19 爆發以來,全球反華情緒日益高漲,支持民主台灣被視為獲得政治積分的短期手段,類似於領導人選擇會見達賴喇嘛—通常是儘管引發了北京的憤怒,但仍受到國內觀眾的歡迎。」

阿布杜指出,這次在歐洲有所斬獲的不是中國,而是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