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個名詞很紅:認知作戰

什麼是「認知作戰」?總統兼民進黨主席蔡英文在5月19日的民進黨線上中常會指示:中國對台「認知作戰」再度啟動,要求民進黨黨公職幹部務必協助澄清「假訊息」。似乎把「認知作戰」與「假訊息」做出一定程度的連結。

事實上,筆者以為純粹的假訊息、假新聞能影響「認知」極為有限,真正影響認知最巨的應該是「部份事實」、「扭曲解讀」和「恐懼未知」。還有「三人成虎」、「曾參殺人」那種眾口鑠金、積非成是。

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沈伯洋以2020台灣選舉為例,整理出中國認知領域作戰的4種模式:
1.外宣模式:即中國官媒運用其雄厚資本,「接觸」媒體、學者,再提供「替代性事實」來呈現中國觀點。
2.粉紅模式:指由地方「愛國人士」製造沒有官方的定調的訊息,利用社群帳號交互複製、轉傳,進而營造聲量。
3.農場模式:透過網站的設置與爭議訊息的產製,在商業利益與統戰利益掛勾之下,呈現的一種認知領域作戰複合體。
4.協力模式:指協力者與散布者「無脫勾」,協力者多為親中社團、政黨、政治人物。會製造、綜合前三者的資訊,並進到「基層」第一線。

從沈伯洋整理的4種模式來看,「認知戰」其實是一個既「傳統」又「創新」的觀點。國軍政治作戰中,長期研究的情報戰、心理戰、輿論戰便是傳統的部份;至於創新之處,則是和高效能計算系統、網際網路、社群媒體的普及應用息息相關。透過網路滲透和心理、輿論操作,操控的一方主要想藉混亂社會、心理、法治等價值觀意識,瓦解對方戰鬥意志、主導精神意識,成為針對特定目標進行無硝煙式的攻擊。也就說從本質上而言,認知戰並非新的作戰模式,只是運用了新科技,讓散布速度、廣度讓人難以預防。

但「認知戰」的攻防,還是可以利用查證回報、溯源分析、澄清評估等方式應對。但最根本之道就是完整揭露全部訊息,讓「謠言止於智者」,讓企圖用「部份事實」詭辯、「扭曲解讀」詐欺或「恐懼未知」瞞騙的劣行得以無法可施。

在某種程度上來看,執政者向來都怕「認知戰」。主要就是怕廣大的百姓不認同執政者的作為。例如前清雍正年間的「呂留良案」,湖南兩名書生受到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呂留良的著作中「華夷之辨」等觀點的影響,到處進行反清活動;讓雍正下令將死去幾十年的呂留良開棺鞭屍示眾。便是一例。另外,執政者似乎也都不認同「謠言止於智者」的想法,每每拉高罰則、樹立嚴規,務必以嚴刑峻罰嚇阻。

其實認知戰並不可怕,怕的是對自己沒信心。而更可怕的是,有人不但不肯說清楚講明白,反而假借「認知作戰」之名,無端「扣帽子」大興文字獄;又或者為隱瞞掩蓋,對外全推「假訊息」,對內鉗制發言。如此一來,才是禍起蕭牆、萬劫不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