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月22日疫情指揮中心首次公布「校正回歸」新增本土病例,引發外界質疑「蓋牌」,指揮官陳時中解釋,是因為簡化通報流程後,大量案件通報有「塞車狀況」。不過,前民進黨立委沈富雄今(24日)在臉書批評,「回溯補實」不得不做,「校正回歸」該打屁股。
沈富雄po文表示,星期六(5/22)陳時中宣佈400例新確診案「校正回歸」到5/16~5/22,結果舉國譁然,綠營一片沉寂,無力護航,藍營則殺聲震天,交相指控陳時中「蓋牌」或為某種目的而美化數字。
首先,他認為除非「校正回歸」一辭已經是統計學上被接受的專有名辭,否則它極容易引起誤解。「校正」兩字暗示原先的數字「不正有誤」,其實是「不齊、不完備」,「回歸」英文常用Regression一字,最常見的例子是Regression Line(回歸線),此處用「回歸」兩字暗示這400例不再居無定所而「回」到它們所屬的「發生日」,「採樣日」或「篩檢確診日」,其實,這400例在5/22之前是黑數,沒有人知道它們是存在的,連陳時中說的「掀牌」也不盡正確,他主張「回溯補實」四字比較沒有爭議。
接著,他拋出問題「校正回歸,應不應該?」答案是應該!而且,如果不做,才是大大不應該!但這一招無疑使「中央疫情中心」大失威信,陳時中啞口無言,反擊不力。他解釋原因在於,陳時中團隊最夸夸其言,引以自豪的「超前佈署」在確診案暴增至206案時就不堪一擊,這是疫情過百的第二天。國外事後補齊的例子也所在多有,但他們的確診案例往往是上千上萬,而我們只是區區兩三百。
他指出,陳時中喜用「塞車」一辭搪塞,而且是「通報」塞車,該核對的項目由20項減為8項,則塞車化解,400新例浮現,這樣的解釋不能令人滿意,因為5/18~5/21的補齊率(新增/原先數)分別為35.4、34.4、25.8、11.8,合理的預期應該是最近的一天塞得最凶。
因此,他分析,正確的做法是「塞車」的第二天就找出塞車的原因而予以修正,把前一天的數字一次補齊,而不是滴滴答答修正沒完,直到今天還在修正。
對於「校正回歸」的結果,他則認為每天的數字增加39、73、85、92、74、37,雖然看起來有點驚心動魄,但趨勢轉好,結果是正面的,這一點連陳時中也不敢講,或甚至看不出來。
接著,沈富雄強調,一再主張病毒的RO值離開萬華、板橋這個熱窩後,已快速下降,民間的防疫網原先就已存在,而且頗見力道。「校正回歸」後的新趨勢支持我的論點。
文末,他表示,不要對各地「主動報到」快篩站的呈陽率多加評論,它們只是自我取樣的偏差,與疫情無關。柯文哲一句:「不是做心安,有症狀才來!」,不是道盡一切了嗎?如果你全篩萬華的17萬居民,他保證呈陽率小於0.3%。
前民進黨立委沈富雄在臉書指出,「回溯補實」四字比較沒有爭議。 圖 : 翻攝自沈富雄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