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羅的海三國之一、東歐國家立陶宛近期發揮「小國韌實力」,大膽力抗中國威權的侵擾,宣布退出由中國在中、東歐地區主導的「十七加一」合作機制;此外,近日立陶宛政府甚至向國會提案修法,將在台灣設立代表處,強化台立之間的互動關係,立陶宛「抗中友台」讓台灣出了風頭,也再度顯示民主人權價值的共識是台灣擴展國際空間的最大武器。

立陶宛抗中友台 憂中稱霸野心導致歐分裂

讓人感到訝異的是,立陶宛是一個人口數不到300萬人的東歐小國,卻敢向中國說不,其勇氣讓台灣國內一些親中人士顏面盡失,立陶宛不僅要加強與台灣的商務往來,最讓外界感到驚嘆的是,她對外宣布退出由中國主導的合作機制,直接打臉中國不說,更讓中國插旗中東歐的野心被一覽無遺,而也意外的點出部分歐洲國家對中國存有相當高的疑慮。

一個離台灣超過8000公里,過去就曾表示支持台灣加入WHO,如今更要修法設立台灣代表處及派駐商務代表,「抗中友台」行動讓台灣倍感溫暖;不過,立陶宛的大動作並非全無來由,一直以來,立陶宛人有著仇視威權主義的認知,這是長久所積累下來的國家歷史印記,加上地緣政治的影響下,放在當前全球政經情勢來看,立陶宛對中國爭奪全球霸權大業的野心有了戒心。

當然,雖然不是所有東歐國家都像立陶宛一樣,直接表明站在中國對立面;不過,細看近期東歐國家對於中國的態度,以及長久以來對於歐盟與北約的認同與支持,其實立陶宛並非孤鳥,隨著美國重回全球多邊體系的動作愈來愈多,那麼勢必會有更多中、東歐國家起身表態,在美中()之間做出了明確的選擇,尤以過度依賴中國根本不符合這些國家的根本利益,且可能導致歐盟走向分裂。

立陶宛退出「17+1合作」,並準備派遣商務代表進駐台灣。圖為立陶宛外交部長林克維丘斯(Gabrielius Landsbergis)。 圖:翻攝林克維丘斯臉書

地緣區域認同強 中推17 1拓實力卻碰壁

一直以來,中國積極在全球各地建立各種對話機制,為的就要建構符合中國利益的新型國際關係,因此強力拉攏17個中東歐國家成立「十七加一」合作機制,美其名要延續「一帶一路倡議」來促進經貿往來,但真正目的卻是要擴大中國在中、東歐地區的影響力;大規模投入基礎建設與金融借貸是中國慣用手法,一方面可以說是要促進各國經濟發展,另一方面藉此增加各國對中國的依賴,中、東歐國家正是中國的目標,直白的說,「十七加一」合作機制是中國連接歐亞戰略的重要工具,也是佈局稱霸全世界的重要拼圖之一。

不過,中國恐怕將無法順心如意,立陶宛的退出讓中國的美夢不完美,「十七加一」合作的運作恐是難以為繼。事實上,立陶宛也是自於自身國家利益的考量,歷史印記及地緣政治的外交判斷,翻開立陶宛的國史,1990年代之前,深受納粹德國、前蘇聯共產的強佔與控制,這道歷史傷痕讓立陶宛人有了排斥威權政權的心理,骨子裡根本對不信任中國,認為依賴一個不民主的國家將會分化歐洲,與其擔心與中國打交道的風險,還不如加強歐盟國家的團結。

如前述所言,中、東歐地區不只有立陶宛對中國有疑慮,其他國家也開始鬆動對「十七加一」合作機制的重視態度,今年二月的「十七加一線上高峰會」,就有斯洛維尼亞、羅馬尼亞、保加利亞、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等六個國的元首沒有出席,僅指派部長級代表與會,這是參與層級最低的一次例行會晤,完全讓習近平失了身為主辦國的顏面,這些國家態度趨冷,除了是不滿中國沒有兌現經貿承諾外,也反應出對中國戰狼言行的戒心。

促歐團結向心力 跟中國打交道要小心為妙

可以留意的是,與立陶宛同為波羅的海國家的愛沙尼亞及拉脫維亞,三國都對中國有所疑慮,這三小國不但地理位置相連,更同樣經歷過被強權強佔的歷史傷痛,在地緣政治上也有著同舟共濟的認同感,經常在區域議題上採取一致看法,對於中國的議題,過去也曾聯合聲援西藏人權,如今立陶宛表示與中國往來應當從人權民主的價值來出發,這完全呼應了美國及北約盟國的立場。

持平而論,並不是所有中、東歐國家一樣反中,例如斯洛伐克、匈牙利及塞爾維亞等國為了經貿利益,仍保持與中國交好的關係,今年二月「十七加一線上高峰會」就服膺於中國的施壓與勸阻,國家元首親自出席露面;雖然,這些國家沒有像立陶宛的勇氣,但並不等於完全對中國言聽計從,例如捷克、斯洛伐克等國內部近年來已有反中聲音,再加上COVID-19疫情爆發後,這些國家都對中國隱蔽疫情感到不滿。總的來說,多數中、東歐國家對於歐盟的認同高於對中國(俄羅斯)的信任,同時也加深了對美國的期待與信任,也影響了美中之間的競爭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