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與蓋亞那設處協議出現大轉彎,在中國強力施壓後,蓋亞那外長對外表示將會恪守一中政策,終止與台灣在今年一月簽署的設處協議,歷經數月在蓋亞那籌備的「台灣辦公室」不得不戛然而止,這對台灣而言,尤其是默默在幕後努力的外交人員來說,是一個國際現實無可避免的受挫,對於筆者而言,也有感同身受的挫折感,昨日以「成立蓋亞那台灣辦公室 新彈性外交模式意義重大」為題的鼓舞人心,如今猶如被澆冷水般心情相當低盪。

不過,這是台灣外交處境的倫常,正所謂外交是一場沒有煙硝味的戰爭,中國對台灣的國際封鎖從來沒有停止過,當台灣與蓋亞那正式對外宣布設處的消息一出,中國國台辦與外交部先後警示蓋亞那必須遵守一中原則,同時表示反對台灣與中國邦交國有任何形式的官方交流與機構設立,這是相當司空見慣的說法,並不意外。然而,最具關鍵的是,中國駐蓋亞那的外交人員就在台灣宣布消息後,立馬進入該國外交部採取盯人戰術,要求終止與台灣的協議。

中國疫苗外交逆襲成功 韌實力插旗美國後院

其實,從中國近期積極推出「疫苗外交」的政策,當全球陷入COVID-19疫情肆虐的情境下,許多弱勢或低度發展國家對疫苗與醫療的需求相當渴望,這完全正中中國的外交策略,而蓋亞那也不意外,縱然中國疫苗的有效性相當低,但沒魚蝦也好的心態,能得到疫苗的援贈就能一解短暫的醫療壓力;這從蓋亞那外交部在宣布終止台蓋協議後,立馬發布感謝中國2萬劑疫苗的新聞稿,便可以看出中國透過軟硬兼施的手段,達到快速逆襲制台設處的效果。

然而,誠如筆者昨天的論點,台美之間對於在蓋亞那設台灣辦公室的同聲立場,台灣發布消息不久後便得到美國官方的贊同,顯見始於川普時期的台美合作計畫,到了拜登時代仍是延續不斷,台美關係縱深在這次台蓋協議的意義不言而喻。當然,中國回擊的成功效應,不單只是對台灣外交的狠狠巴掌,更是意有所指打擊台美連線的作用,直言之,中國証明與蓋亞那堅實的外交關係,正是劍指美國在區域的大國角色,插旗美國後院正好表現中國在國際關係的韌實力。

台灣外交沒有因此敗退 台美關係延續意義大

對台灣而言,在短短一天之內外交成績直上直下,這對國人來說確實是一場國家博弈的實境劇情,不過,也因為中國無所不用其極的打壓,也讓中國對台國際空間的零容忍態度昭然若揭,此時此刻,台灣更應當冷靜回顧這場外交戰役的意涵與價值。台灣與蓋亞那過去幾乎毫無任何交集,因為這次密切的接觸並達成設處的協議,從無到有的雙邊互動仍是具有外交突破的價值,縱然「以台為名」設處的門被迫關閉,但未來轉為低調檯面下的互動不是不可能。

而最重要的是,台美在這次風波中是同舟共濟的關係,其背後除了有台美合作互利的價值,畢竟蓋亞那的石油資源開採及在加勒比海的國家關係,都是美國會關注的焦點,這也解釋了為何美國正面看待台灣在該區域的角色與作用。簡言之,南美洲及加勒比海區域也是美中兩國相互較勁的場域,如今台灣被美國視為可以納入合作的範疇之中,台灣在該區域的國際參與機會,對比台蓋是否建立任何名義的代表機構,這更是重要且有意義。

中國對台國際空間零容忍 台應超越黨派凝共識

持平而論,正如前文所述,台蓋之間在蓋亞那對於中國壓力的顧慮下,外交設處的形式已宣告失敗收場,但是在前線外交人員長時間的努力付出之下,台灣在加勒比海地區的互動與交流確有所突破,這並不是自我安慰的場面話,而是講述我國外交處境困難的常態;此外,國際關係本來就不是一個面向,或許設處與否是一個結果,但是外交事務是日積月累細水長流的工作,再加上國家權力在國際議題的錯綜複雜,台灣在逆境中能往緩步向前當屬不易。

最後,蓋亞那中斷與台灣互設辦公室已成事實,這對我國外交政策有一定的反思意義,畢竟台灣民眾對於突破外交機會的期待,如今卻有抱憾而歸的感受,面對台灣的國際處境,外交部應當如實向國人表述台灣面對中國打壓的一面,也應當提出因應調整的外交對策,彈性務實的外交模式沒有錯,也是台灣必須持續推動的對外方針。而國內也應當超越朝野黨派同心協力,尤其中國對台攻勢已箭在弦上,台灣內部更不該有見獵心喜見縫插針的心態,唯有站在國家利益的視角上,共同努力在既有的台美基礎上往前推進,發揮滾雪球的作用來增加與其他國各層次的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