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民眾表示豬肉儀表板美豬進口數量疑與「邊境查驗自動化管理系統」進口資料不符,對此食藥署表示,邊境查驗和豬肉儀表板的系統不同,但未來會儘速完成系統更新資訊公開一致,而食藥署也進一步指出,針對肉品進口有3個嚴格把關流程:報關、食安與動疫病檢測,完成這3個步驟肉品才正式進入市面。
食藥署公關郭旭棋受訪時指出,國內針對肉品進口有3個嚴格把關流程:
1 先至關稅署申請報關:輸入肉品要先至關務署申請報關。
2 食品安全衛生檢測:關務署依據肉品產品特質分給食藥署及防檢局,由食藥署針對食品安全衛生檢測。
3 動物疫病檢測:防檢局會針對動物疫病做檢測。
郭旭棋表示,食藥署與防檢局雙兩方檢測無誤後,才會開出相關證明,業者取得證明後到關務署做最終檢核,由關務署檢核無誤後會放行,才會到市面。
自1/4日起「豬肉儀表板」每日更新台灣豬肉與豬肝、豬腎、豬其他可食部位的數量,以及進口豬肉與豬肝、豬腎、豬其他可食部位,還有這些豬肉所檢驗出來萊劑的批數與重量,但「邊境查驗自動化系統」只是食藥署在邊境查驗合格的數量,而豬肉儀表板則是食藥署、農委會和關務署匯整統計後顯示的進口資料。因為各部會系統、匯整資訊的方式不同,因此讓資訊產生時間差。食藥署表示,將會逐步調整,儘快把資訊同步。
從今年1月1日至1月8日,衛福部食藥署的「豬肉儀表板」顯示進口豬肉來自加拿大、丹麥、美國,進口豬肉約308噸,占3%;以丹麥豬最多,其次為加拿大豬,第3名為美豬,無任一國進口豬檢出萊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