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入第13年的臺灣國際木雕競賽今(20)日公布「工藝木雕類組」與「當代木雕類組」兩大類共14位入圍名單,「2020臺灣國際木雕裝置藝術大展」以及「2020臺灣國際木雕競賽作品展」,即日起至10月25三義木雕博物館展出,今年特別邀請6位藝術家進行駐地創作,將木雕結合裝置藝術,開創新的展覽形式。

今年參與競賽為臺灣、中國大陸、法國、厄瓜多爾、印尼、及澳門等6個國家地區,129件作品,其中近三成為歷年來參加過木雕研習營的青年學子,在產、官、學三大體系的努力合作辦理木雕技藝密集課程重訓之下,練就紮實的木雕技藝與創作能量,促成25位學員熱烈參與競賽活動。經過評審團專業嚴正的評選,二大類合計59件作品入選展出。

苗栗縣副縣長鄧桂菊、文化觀光局長林彥甫等來賓與會,與策展人邱泰洋一同公布入圍名單。

「工藝木雕類組」組入圍的有:鄧朝譽(臺灣)、楊天吉(臺灣)、陳茂成(臺灣)、楊屋(臺灣)、楊孟濠(臺灣)、曹小武(中國大陸)、林星(中國大陸)。

「當代木雕類組」入圍的有潘煒中(臺灣)、江慧琳(臺灣)、張巧玉(臺灣)、莊駿良(臺灣)、關若宇(中國大陸)、鄧坤(中國大陸)、張橋(中國大陸)。

6位藝術家近半個月來駐地創作,將木雕結合裝置藝術,其中英國藝術家貝馬丁擅長以木材與自然材質展現,並探討生命的輪迴、死亡和再生,而靈感大多來自於大自然常見的種子、貝殼、化石和果實等,在其作品中巧妙的在造型、色彩、紋理、質感間融入個人風格,成為藝術表現的主體,並在藝術領域中自成一格。

日本藝術家吉田敦,創作多取材自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素材,具有對於土地環境、人文與歷史的觀察及省思,更是特別強調藝術家的社會性;阿部乳坊,擅長以「平衡」為主題、人體為基礎持續創作,以其手腕特長、身體被擴張的木雕作品為強烈個人特色,敘述轉變型態身體的可能與多樣性。

臺灣藝術家陳正忠,鹿港木器二代傳人,將花窗木藝應用於現代生活,除了傳承傳統花窗技術之外,更積極將臺灣傳統花窗之美拓展至海外,將花窗從木匠藝術轉型成手工木雕藝術,更嘗試將花窗元素及結合光影,展示傳統與歷史傳承使命與新生代無窮創意思維。

來自花蓮阿美族藝術家,也是臺灣原住民當代藝術界閃耀活躍的青壯年創作者,撒部·噶照擅長利用漂流木進行大型裝置藝術,以撿拾的各種漂流木,藉藝術創作與再造的方式,使木材漂流之後再次重生、開花與結果;伊佑·噶照先生,擅長結合自然有機的木質與工業感的線條形體展示其作品意象,創作手法以碎形的木條、石塊重複連接、堆疊的形式勾勒出流動姿態,呈現濱海生活中與海浪強烈關聯的線性語彙。駐地創作的6位藝術家合計有65件作品,都在三義木雕博物館展出。

 

相關作品正在三義木雕館展出。   唐復年/攝

相關作品正在三義木雕館展出。   唐復年/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