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上月公布「臺灣民眾臺灣人/中國人認同趨勢分佈」、「臺灣民眾統獨立場趨勢分佈」調查結果,「台灣人」身分認同高達67%,「偏向獨立」支持率27.7%,兩項結果皆創歷史新高,不只引發台灣各界討論,今(14日)«BBC中文»也對此做了一篇報導。
據«BBC中文»報導內容,專攻台灣政治發展的美國2020傅爾布萊特(Fulbright)訪問學者南樂(Lev Nachman)對BBC中文稱,民調結果顯示,自己是台灣人而非中國人的比例持續升高接近7成,雖然如此,但他認為這7成不等同支持台灣立即宣佈獨立的做法。南樂表示,維持現狀在很大程度上被認為是一種務實的選擇。
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自1992年開始,每半年都會針對台灣民眾政治意向以及重大政治事件進行民意調查。數據顯示,「認同自己是台灣人」的比例在2007年首度高於「兩者(中國人、台灣人)皆是」,之後一直都持續上升,即便是在反對台獨的馬英九上任總統後也是。
今年台灣人「偏向獨立」的支持度為27.7%,是歷年最高;「盡快獨立」7.4%,相較去年的5.1%上升2.3%;至於希望「兩岸統一」則佔5.1%,是歷年最低;選擇「維持現狀再決定」的民眾比例為28.7%,且在持續下降中;「永遠維持現狀」者佔23.6%,歷年來首次低於「偏向獨立」。
認同自己是台灣人(非中國人,也非台灣人兼中國人)的比例為67%,同樣也是歷年最高;認為自己兩者皆是,兩種身分認同均有者比例佔27.5%,為歷年新低。
據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主任蔡佳泓初步觀察,民調期間,台灣經歷總統選舉以及香港示威活動,最後是肺炎疫情爆發等等,這些事件都加深了民眾對於「台灣主權」的危機意識,因而呈現出這樣的研究調查結果。
他向BBC中文表示,「今年初開始爆發的肺炎疫情,中國政府信息公開的不透明度,讓台灣民眾的『中國認同』持續下滑。相反的,台灣人認同今年接近七成。」
不過,「台灣獨立」的支持率27.7%,十分接近「維持現狀再決定」的28.7%。對此,學者南樂對BBC中文表示,「如果來自中國的威脅不是台灣生活的常態,那麼支持『台灣獨立』的民意可能會進一步增加。 但是,只要『中國威脅』是台灣民眾仍認為主導兩岸關係的主旋律,那麼『維持現狀』就有可能一直保持其領先地位,多於選擇支持『台灣獨立』。」
報導內中還提到,「根據這份民調,蔡佳泓另外強調『世代』因素確實影響台灣政壇。蔡佳泓同意,40歲以下(1981年生)的台灣人,對於台灣與中國的政治糾葛,譬如『國民政府遷台』沒有多大感受(attachment),認為台灣是台灣,中國是中國。但講到香港,年輕民眾會感覺比較親近。」
此外,關於「天然獨」與否,BBC中文還曾訪問過1992年生於台北軍人家庭的所謂「外省第三代」民眾瑞塔(Rita)。她表示,自己的「台灣人認同」以及支持「台灣獨立」的立場並非天生。她認為,2014年發生的太陽花學運助長了她對台灣的認同,因此開始去了解台灣的政治以及台灣與中國的關係,在意識上對於中國政權有了批評。
最後,報導指出,根據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民調資料,2014年3月,台灣發生「太陽花運動」;同年9月,香港發生「佔領中環」運動(又稱「雨傘運動」),「台灣人認同」首次飆升超過六成。蔡佳泓說,港版國安法通過後,下一季度的民調(預計年底公布),未來台灣人認同,是否會繼續增長與否,值得觀察。
事實上,去年香港反送中運動發生後,「台灣人認同」便從前年(2018)的54.5%攀升至58.5%;「兩者皆是」從38.2%下滑至34.7%;「偏向獨立」從15.1%飆升至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