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防產業再傳大單。6 月 26 日,韓國航空航太工業(KAI)與韓國空軍簽署合約,追加生產 20 架 KF-21「獵鷹」戰機,合約金額高達 17.5 億美元。相較 2024 年 7 月簽下的首批 20 架、總額 14 億美元的合約,此次價格明顯上漲,單機機體成本從 7,040 萬美元躍升至 8,750 萬美元,若加上引擎費用,每架總價突破 1.1 億美元。

雖然與法國「陣風」戰機(約 2.25 億美元)、瑞典「鷹獅」戰機(1.62 至 2.43 億美元)以及美國 F-35A(約 2.02 億美元)相比,KF-21 的價格仍具優勢,但漲幅仍引發外界擔憂,特別是在秘魯、菲律賓與阿聯酋等潛在買家市場,觀望態度更加明顯。

持續更新:可打到上海! 中科院最新研發 「靜鋒四號」攻擊型無人機 航程達1千公里

印度空軍使用法製「陣風」(Rafale)戰機。 圖:翻攝陸網/搜狐網

價格攀升背後有多重因素。首先,全球通膨與供應鏈不穩,使得關鍵原材料如鈦與半導體價格飆漲。其次,第二批 KF-21 戰機進行了技術升級,韓華系統改進了有源相控陣雷達軟體,並整合「天龍」空對地飛彈與計畫 2032 年服役的 SRAAM-II 短程飛彈。此外,韓華航太與通用電氣簽下 4.5 億美元合約,供應 40 具 F414-GE-400K 引擎,平均每具引擎成本高達 1,125 萬美元,推升總價。

KF-21 被定位為 4.5 代多用途戰機,旨在取代老舊的 F-4 與 F-5,並與 F-35A、F-15K 協同作戰。雖未配置內部彈艙,隱匿性略遜於 F-35,但其特殊機身設計與雷達波吸收材料,使雷達反射面積低於法國「飆風」及歐洲「颱風」戰機。2024 年 KF-21 原型機曾成功在 87 公里外鎖定無人機並發射 AIM-2000 飛彈,顯示其戰鬥力不容小覷。

KF-21 做了全方位的升級,在隱匿性能上不輸法國「飆風」戰機。 圖:翻攝自@shadowh55543098

南韓目標在 2032 年前交付 120 架,除了滿足國內換裝需求,更瞄準亞洲與中東市場。不過,出口仍有挑戰:一是美製引擎受《國際武器貿易條例》(ITAR)管制,可能限制非北約國家的採購;二是面臨中俄戰機激烈競爭,包括中國殲-10CE 與俄羅斯 Su-57;三是財務風險,印尼作為合作夥伴仍積欠 7.46 億美元分攤款。

KAI 正推動研發國產引擎,並規劃 KF-21EX 內部彈艙版本,以降低對外依賴並提升外銷競爭力。隨著第六代戰機如中國殲-35逐步進入國際市場,KF-21 雖暫時保有價格優勢,但長遠來看,其 4.5 代定位恐面臨不小挑戰。

韓製 KF-21 戰機。   圖:翻攝自 騰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