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爆炸時代,社會亂象也多,如何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成為現代人每天必修的課題,新頭殼特別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合作,推出三個專欄,由臨床心理師們執筆,為讀者們提供一塊心靈沉澱的園地,三個專欄刊出的時間分別為: 《愛情紅綠燈》: 每月 3, 13, 23 日刊出 《親情芬多精》: 每月 6, 16, 26 日刊出 《職場多巴胺》: 每月 9, 19, 29 日刊出

就我的觀察下來,似乎這是婚姻親密關係中很難避免的問題。這也很合理,畢竟在婚姻或親密關係中,必定同時牽涉兩個「完全不同的個體」。

像是一方覺得愛是要保護,所以就給另一半許多的規矩跟限制,卻讓對方覺得受限、很有壓力。這也常出現在老爸們的身上,比如老爸可能會為了保護女兒,規定每天必須6點回家吃晚餐,並一路限制到大學。如果女兒照做了,確實可能避開了許多風險,但是一個正值奔放、活潑、花樣年華的新鮮人,她恐怕不會對老爸心存感激,謝謝老爸這麼保護自己。

所以其實我們都會用自己習慣的方式來表達愛,就像之前提過的,這些也跟我們的原生家庭息息相關。講到這裡大家應該都能夠猜到,既然兩個人的原生家庭、成長背景如此不同,那勢必兩個人習慣接收跟表達愛的方式一定也非常不同。所以當你一頭熱的付出愛時,一定要看看對方的反應怎麼樣,會不會對方無動於衷,或是雖然開心,但更期待你用其他的方式。若是如此,當時間久了,兩個人就很可能都會抱怨「我付出那麼多,為什麼他都不珍惜/看不見?」漸漸的,關係中就會累積許多挫折,然後就把熱情給磨掉了,真的很可惜。

舉個大家可能都熟知的例子:「愛之語」。它歸納出人們習慣接受或付出愛的五種方式,雖然是很簡單、粗淺的概念,但我覺得光是讓人們能意識到彼此可能有不同感受愛的方式,對親密關係就非常有幫助了。

我也完全可以理解,要改變自己習慣的方式有多難,我自己也在學習中,我想,要進入婚姻前,本來就要有「改變自己」的心理準備,如果結婚後還想要率性的做自己,那這段婚姻可能會走得很辛苦。要改變,就先從時時提醒自己開始吧!也切記,千萬不要讓這些問題磨掉了自己起初的愛與熱情。讓我們一起加油!

作者:余勝皓臨床心理師

(本專欄由新頭殼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共同合作)

余勝皓臨床心理師   圖:余勝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