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的新冠肺炎疫情在連續23天無本土病例發生的情況下,應該已經趨向有效控制的階段,疫情指揮中心正準備做進一步的逐漸放鬆管制的振興經濟方向思考及行動,而行政院也在5月6日開始實施擴大紓困的補助措施,在符合排富條件下,給予「有工作,無加保者」及「從事農漁生產工作者」1萬元的補助。顯示出,蔡英文政府在整體疫情即將告一段落之際,正打算對「520」的人事布局與台灣未來發展的政治方向做好準備,以迎接更大的挑戰。

這是蔡英文總統第二任任期即將來臨的政治考驗,也是台灣在歷經新冠肺炎疫情近四個月來的磨練之後,由於防疫效果表現傑出,政府信任度與施政滿意度到達高峰之際,所將面對的新局勢與新關卡,可以說是「蛻變與重生」之後的蔡英文,到底要把台灣帶往何處去的艱難挑戰,尤其是,台灣內部「反中」民粹意識高漲,國際上又充滿因疫情爆發而導致「反中」氛圍處處彌漫的情況下,蔡英文總統的「520」連任就職演說主旋律又會如何兼顧國際情勢與兩岸關係發展現況來做「定位」與「定調」呢?外界都相當地好奇,且憂心忡忡,台灣下一步要如何面對兩岸民粹對撞與對岸「武統」聲浪逐漸上升的政治局勢?4年前的「維持現狀」就職演說主軸方向還真的可以維持,繼續走的下去嗎?

受疫情影響而延遲兩個多月的大陸全國政協與全國人大會議,即將在5月21日、22日陸續開幕,這個時間點的選定雖然不是衝著蔡英文總統的「520」就職演說而來,但倘若演說內容或方向讓外界有見縫插針的可趁之機,則又如何避免這些正想磨刀霍霍的中共全國政協或人大代表不「藉勢藉端」來大搞兩岸民粹對撞衝突的表演機會呢?而中共領導當局是否也正想藉由此機會來疏解內部民粹壓力與轉移國際視聽的方向呢?儘管我們不認為台灣的未來發展需要顧忌太多來自中國大陸內部的政治氛圍與壓力,但純就兩岸目前的政治情勢變化及可能失控的惡化局面,蔡英文總統應該還是要審慎評估判斷好如何「維穩避戰」的政治主軸拿捏方向?來為台海的安全與和平穩定發展做出「相應」的積極性努力,才是冷靜且理性務實的政治領袖該盡到的政治責任與義務。

事實上,蔡英文總統日前在對軍人演講與在時代力量親撰專文文章都開始更動以往使用「武漢肺炎」的名稱,改為「新冠肺炎」,意謂著她接受黨內兩岸務實派政治人物許信良與洪奇昌的主張,避免讓外界認為她在兩岸關係發展上故意配合美國總統川普為了競選連任的說法去挑釁中國大陸,這是她期待未來兩岸關係發展能夠往理性務實路線方向,以解開兩岸政治僵局與困局的善意作為,讓兩岸的敵對對抗衝突氛圍能夠有所降溫並緩和下來。

其後,包括台灣甚囂塵上的「華航」更名行動上有意的「自我節制」作為,已隱約可以看出蔡英文總統並不願意看到台灣內部的「反中」民粹意識繼續抬頭高漲,而造成兩岸關係必須面臨政治攤牌的連鎖效應,但又不能甘冒與多數民意相對抗的風險與危險,因此又保留著綠營立委提案的「華航更名案」繼續無限期擱置在立法院的處理程序當中。而陸委會也對於「華航改名是否影響兩岸航線航權」問題表示,「因為涉及兩岸航空空運補充協議第三條有關承運人的規範,需要加以考量」。顯然,陸委會也是配合蔡英文總統的執政脈動操作而踩了煞車,這是想要「不挑釁」中國大陸而繼續「維持現狀」的蔡英文政府所真正想隱約展現的「對中善意」政治思維,中國大陸領導當局似乎也應該要「有所理解」吧!

總之,正如中國時報駐點大陸的資深記者王銘義在中國時報4月30日發表的「蔡英文的戰略任務」評論文章指出:「面對中美兩國的政經攻防、中美兩軍在南海、台海的軍事較量,台灣的處境與角色顯得格外敏感。蔡英文總統如何在即將展開的新任期,審慎擬訂新的國家發展戰略,務實調整或修正台美與兩岸關係戰略架構,避免台灣因過度親美路線,陷於中美大國衝突的兩難處境,這是蔡英文的國安團隊最迫切的戰略任務。」是以,蔡英文總統正在面臨著「國際外交發展」與「兩岸關係發展」應該如何雙管齊下的新戰略平衡變局與危機當中,台灣即將面對著「想選邊站」又不能完全選邊站的政、經與軍事危機處境。

因此,如何在「520」的連任總統就職演說與相對應的國安及兩岸人事布局展現出該有的政治視野與格局?如何保持「維穩避戰」的戰略平衡可能方向?絕對是相當艱難的政治挑戰與任務!尤其是面對著「換不了」的高民望閣揆蘇貞昌與「管不了」的立法院院長游錫堃的相互夾擊包抄下,蔡英文總統還有多少的政治能量與空間可以「理性務實」或「維持現狀」?正考驗著蔡英文超乎常人的堅強「意志能力」與過於冷靜的「領導能力」,正攸關著台灣未來的命運發展與前途,正牽動著台灣人民未來的生存福祉,牽一髮而動全身!能不慎之又慎嗎?

台灣是不是美中政治博弈的棋子?不是誰說了算!但如何選擇不要做他們的棋子?則是台灣自己可以積極努力的政治作為,「親美反中」的政治路線或許不完全是蔡英文政府的政治主軸思維,但截至目前現況的發展情勢而言,的確已經陷入了這樣的政治處境當中難以自拔,「有沒有方法可解」?「能不能解」?「願不願意解」?這是不同政治層次的思維與操作!蔡英文總統如何面對如此艱難的政治挑戰?或許可以選擇「短暫避離」的政治折衝之法,也可迎面而上做出審慎決斷,但如何整體且全面思考衡量台灣下一步的「新戰略平衡」政治因應布局,擬定國家發展的戰略主軸?恐怕就是「第二個任期」當中難以迴避的「重中之重」歷史抉擇與任務了。

(本文由美麗島電子報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