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6日,中國人行正式宣布數字法幣將率先在深圳、蘇州、雄安新區、成都及未來的冬奧場景進行內部封閉試點測試,以不斷優化和完善功能。市場上普遍認為,這個暫稱為「數字法幣」的數字貨幣,在中國的推行,已是箭在弦上。但大眾對數字貨幣的應用場景及所帶來的影響,仍是普遍存在著疑惑:這個數字貨幣,真的是傳統意義上的數字貨幣嗎?究竟數字貨幣與現在中國已經在使用的行動支付,有何不同?以下將借用電影《鐘點戰》的情節,解釋其應用場景。

在電影《鐘點戰》(In Time)中,描述一個由中央政府控制時間,來當成貨幣的世界。在這部電影裡,人類的基因被改造成:到了25歲後,就不再變老,但只能再活一年,若不即時充值生理時數,就會立即死亡。這個改造讓時間取代了金錢變成了一種貨幣單位,去支付奢侈品或者必需品。富有的人可以永遠活著;而窮人每天辛勤勞動,才足以獲得多生存一天的機會。國家可以無成本地直接調節貨幣(時間)的勞動取得單位,以及物價的漲幅,讓「不聽話」的人民,更難以存活下去。

中共政權早有深入控制人民的傾向,從網路實名制信用評分制度、行動支付到無孔不入的人臉辨識系統,都加深了中共「穩定」這個社會的層面。然而,這些行為的一開始,都只是在收集資料的層次。透過海量資料收集後進行大數據分析,變可以將中國人進行分類與界定:最聽話的、次聽話的到需要直接消滅的。

然而本文認為數字法幣的施行,全面取代實體貨幣後,將會進入下一個社會控制的層次:給予中共政權消滅反對聲音的最直接手段。直接移除反抗人士的數字資產,不需要將其抓捕,即會造成他沒有其他可供交易的手段而無法生存,自然地消失在這個世界上。所以香港上街的那200萬人會直接消失;在集中營裡的維吾爾人們,也可以直接消失。因為他們最基本的生存權利,將以剝奪其最低限度生存所需之財產為手段,牢牢地被政府控制在手上。

中共政府近期對社會控制的加劇,可從馬雲、馬化騰、李彥宏等BAT巨頭被中共「國進民退」見端倪。2019年9月,馬雲辭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一職;2019年12月,聯想創始人柳傳志在宣布卸任聯想控股董事長,正式退休;2020年4月,劉強東卸任了京東主體北京京東貿易有限公司法人代表;2020年4月14日,任正非卸任了華為上海有限公司董事職務。追根究底,這些電商及5G網路的巨頭,除了本身積聚了鉅額資產,在目前中國內外經濟情勢飄搖的情況下,有將其「共產」的需求外,其累積的大數據,更是社會控制最重要的基礎。而這些大數據掌握在私人或是政敵的手裡,更令現在中共執政當局寢食難安。

2018年年初由中國人民銀行牽線成立的徵信公司百行徵信,主要為人行補足企業與個人負債信息,英媒金融時報披露,騰訊徵信與阿里巴巴旗下的芝麻信用都拒絕向百行徵信交付客戶貸款數據。我認為這個事件彰顯了阿里、騰訊所擁有的數據資產對於中國政府的重要性,而馬雲跟馬化騰也都在這個事件後,相繼卸下所屬公司的控制權,兩者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回過頭來討論數字貨幣,數字貨幣或稱虛擬貨幣(Cryptocurrency),其精神在於:藉由區塊鏈(Blockchain)為底層技術,進行去中心化,藉以保障私有財產。雖有因為匿名而被拿來進行洗錢活動之流弊,然而其存在的本質即為對國家權力的不信任。以比特幣(bitcoin)為例,比特幣的發行為電腦運算做工,也就是俗稱的「挖礦」得來。而比特幣的交易紀錄,在交易發生的當下,即向全網公告,並寫入所有參與者的帳本裡,這個底層技術便稱為區塊鏈。也因此比特幣的信任機制與國家擔保發行的法定貨幣不同,參與者信任其價值的來源依據,在於此帳本不易被竄改,因要篡改帳本需要大於全部參與者算力的總和50%以上。

因此我們可以得知,這次中國人行所發行的數字法幣,實質上為將本來實體發行的紙鈔數位化而已,仍然是以國家信用為擔保的法幣。且由於不需實體印製而造成發行成本降低,也同時因為不需要實體收受而管制的障礙大幅縮減,變成為一個更加「中心化」的社會控制工具。過往使用行動支付,政府雖可以掌握使用者的足跡,然而由於人民可以使用實體紙鈔作為財產儲存及交易的替代方式,並不易進行全面性的管制。而將實體的紙鈔全部數位化發行,才可以將這些控制畢其功於一役。

依據本文的脈絡,我們可以推斷:數字法幣將會加強中國政府的社會控制,財產權的被剝奪也將加劇中國的社會緊張。接下來我們可以繼續觀察數字法幣的試點推行進度,並且關注人民幣的匯率跟外匯儲備的增減,從而得知是否有資本外逃的現象發生,便可以猜估中國社會內部壓力的緊張程度,以及可能對於地緣政治的影響。

數字法幣的推行與進展,值得我們台灣人留意。

作者 : 林若伊 / 金融科技新創副投資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