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爆炸時代,社會亂象也多,如何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成為現代人每天必修的課題,新頭殼特別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合作,推出三個專欄,由臨床心理師們執筆,為讀者們提供一塊心靈沉澱的園地,三個專欄刊出的時間分別為: 《愛情紅綠燈》: 每月 3, 13, 23 日刊出 《親情芬多精》: 每月 6, 16, 26 日刊出 《職場多巴胺》: 每月 9, 19, 29 日刊出

在會談室中,有一個常見的話語句型是這樣子的~

伴侶─他就是個性的問題,他不改,就是一直會有問題!

婆婆─媳婦就是個性的問題,她改一下,就沒有問題了!

父母─孩子就是個性的問題,有沒有什麼方法,讓他改變一下?

試問:「如果個性真的改了,眼前這個人,還是當初你認識/喜歡/欣賞/想要結髮一生的人嗎?」

個性不是問題 難題在關係如何好好相處

在敘事取向的治療理論中,有一個概念是「人不是問題;人如何看待問題,才是問題」。這不是一個文字遊戲,而是在告訴我們,當我們把人(壞脾氣、壞習慣、負面的念頭...)看作是問題時,改變這個人,並不會帶來真正有效的問題解決;反之,當這個人可以改變他與「問題」的關係時,包括他如何看待和因應問題,那麼,這個惱人的問題,也就變得不惱人了。

因此,在家庭關係中,當我們的首要目標是「和諧的關係」時,就用這個眼光來看待問題,然後思考:「我可以如何做或回應對方,這樣對我們的關係最好?」也就是說,不是「對方」要做什麼、改變什麼,而是「我」可以做什麼,會有幫助?當關係中的我們,都能提醒自己試試看這樣做時,我們也就落實了「對關係好」這件事了。

抱持期待不是問題  難題在期待落空時可以不要責怪或懷疑自己

自省,是每個人都有的能力和表現,但它有時候跟自責或自我懷疑有點相像,尤其是當期待落空時,我們都不免會想到:「是不是我哪裡做得不好、不夠、還是做錯了,所以對方這樣對待我?」

然而,期待和自省都是我們身上的一部分,代表我們對關係的重視和需要,可以幫助我們成為更完整、更好的自己。因此,當我們在關係中的期待落空時,不要急著做檢討,而可以用「理解」的眼光,先了解是什麼讓期待落空了?這份在關係中的期待又是如何落空的?然後,我們可以揀拾起自己需要負擔的責任,放下不需要承擔的部分,交還給原屬於對方的部分,讓關係中的你我都可以一起來為關係的美好繼續合作、努力!

作者:劉彥君 慈恩心理治療所 臨床心理師

(本專欄由新頭殼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共同合作)

劉彥君臨床心理師。   圖:劉彥君/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