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爆炸時代,社會亂象也多,如何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成為現代人每天必修的課題,新頭殼特別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合作,推出三個專欄,由臨床心理師們執筆,為讀者們提供一塊心靈沉澱的園地,三個專欄刊出的時間分別為: 《愛情紅綠燈》: 每月 3, 13, 23 日刊出 《親情芬多精》: 每月 6, 16, 26 日刊出 《職場多巴胺》: 每月 9, 19, 29 日刊出
學測成績最近要公佈了,如果家裡的青少年不夠滿意自己的成績,陷入鬱鬱寡歡或焦慮暴躁的狀態,究竟是要安慰他「這樣不錯我們就接受吧」,還是督促他再戰指考,扳回一成?
當然青少年17、18歲了,要學著思考和決定,我們從旁協助的拿捏並不容易,不要過渡涉入,比如:「我為你好,聽我的沒錯」、「爸媽覺得心很痛看到你這種成績,你過去的努力都毀了」,也不要過度疏離,比如:「啊~考怎樣都無所謂,你自己看著辦」。調適的過程是青少年學習面對挫折和發展韌性的機會,但我們是要讓他自己找老師、同學或找資料來做下一步的決定,還是要幫他、盯著他做功課告訴他下一步怎麼做?
其實,當孩子在困難中掙扎時,主要的焦點不是馬上消除他的困難,而是聚焦在培養孩子碰上類似的不如意時,有能力處理。韌性是生命面對挑戰時,能保持穩定和清明地處理那些挑戰。有時候孩子需要我們推一把,離開舒適圈去冒險,當孩子親身經歷後,發現自己能處理,可以擴展他面對挑戰的信心,但如果在孩子準備好前,就逼迫他去做決定、處理問題,則會造成反效果,讓他們更恐懼、退縮或焦慮。
爸媽可以參考幾個基本原則:
1、 讓孩子有安全保壘可以回去:讓孩子知道和感覺得到你會在背後支持和愛他,不管他如何做決定。
2、 釐清孩子真正的問題:孩子陷在情緒中,有困難面對結果的原因是什麼?跟孩子討論看看。他擔心你失望嗎?有一試定江山的迷思?缺乏讀書策略?擔心指考會再次焦慮到影響表現?
3、 給符合孩子性格的恢復節奏。孩子在對面困難時,沮喪感天生就比較強烈,那我們陪伴的時間可能需要更長,策略的討論提供可能要再多一點。
4、 察覺我們對風險和失敗的態度:我們是否對孩子透露出每個選擇都要是完美無誤的?失敗可以是學習的機會嗎?
把握幾個原則,看看青少年在過程裡能否回到穩定的狀態。不管孩子如何做決定,能夠再次全力以赴,就都賺到一次調整壓力情緒的經驗值囉。
文/游芙雅 臨床心理師 (振芝心身醫學診所 合作臨床心理師)
(本專欄由新頭殼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共同合作)
學測成績公佈後,如何陪伴青少年? 圖:游芙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