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爆炸時代,社會亂象也多,如何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成為現代人每天必修的課題,新頭殼特別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合作,推出三個專欄,由臨床心理師們執筆,為讀者們提供一塊心靈沉澱的園地,三個專欄刊出的時間分別為: 《愛情紅綠燈》: 每月 3, 13, 23 日刊出 《親情芬多精》: 每月 6, 16, 26 日刊出 《職場多巴胺》: 每月 9, 19, 29 日刊出

親子之間因為想法不同而衍生的衝突或相處困難時有所聞,像是宗教信仰、政治傾向、或是人生的感情觀、道德觀、價值觀的差異。近期更有新聞報導不少家庭因為選舉期間的傷害裂痕尚未修復,連過年都無法好好團聚。

其實雙方關係陷入互相傷害的惡性循環,都是惡性循環的受害者,卻也同時是推動循環持續發生的角色。要停止惡性循環、改善關係,雙方都必須要一起努力,為關係負起責任。我們可以試試以下步驟: 

1.保持正念,安定自己身心

保持正念的態度:專注、覺察、接納、不評價,接受並允許對方可以跟自己有不同的立場、想法與心情。當情緒超載時,可以想像自己就像是座莊嚴、安穩的山,即便外在風雨再大,都穩穩地座落在土地上,即使感受到滿滿情緒,也練習先回到觀察呼吸的細微感受,不急著行動,等身心稍微平穩一些,靜一靜再決定怎麼回覆。

2.同理與肯定對方的感受、經驗

雖然老生常談,但同理對方的心情與想法很重要。試著用對方的視角看事情,反映對方的心情,即便不認同對方的立場,也肯定對方擁有自己的想法、感受與生命經驗,並肯定對方願意表達或維持互動的行為。用肯定、同理、尊重的態度,替代否定、指責、威嚇。如:可以試著說「我聽懂你的想法了,難怪你會有這樣的感覺」、「我知道對你會這麼反應一定是有原因的」、「有不同想法是很常見的,我想聽聽你怎麼想」。

3.減少雙方互動衝突與惡性循環

減少破壞關係的負向行為,如:批評、指責、人身攻擊,即便感受到對方先有傷害自己的行為,也試著先停止攻擊回去的反應。這點非常不容易,但繼續互相攻擊傷害,面對的損失可能更多。先接受暫時無法改變的情境,回到呼吸,靜下來,讓互傷的循環中斷。

4.改變互動模式,建立彼此情感連結

當我們能安穩身心與同理的觀察與思考,也許會發現自己或對方,在憤怒情緒或言行攻擊的背後,反映著不安、難過、失落、不被理解或渴望被重視、在乎的心情。

我們都希望在重要他人的心中,也有重要的份量,希望能所愛的人好好愛護與珍惜,不用擔心被其傷害或拋棄。當關係出現衝突與裂痕,便是考驗著我們的智慧,如何安頓自己的同時,也試著表達對對方的在乎與重視,及自己也需要對方的愛與支持

難得團聚的餐桌上,聊聊最近過得好不好,有什麼開心的事情,或單純說說今天菜色什麼好吃吧!

文:洪千惠臨床心理師/臺灣大學心輔中心

FB粉專:洪千惠心理師-生活紀錄x工作筆記(https://www.facebook.com/psylifehung/

(本專欄由新頭殼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共同合作)

洪千惠臨床心理師。   圖 : 洪千惠/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