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內高手果然「高」,這傢伙的恥度比其他政客高了一大截。敢用這種「我6歲之前絕對沒小三,大家都在黑我」的無恥狡辯,後生晚輩的韓國瑜,一定非常羨慕這位大內高手。

戒嚴時代的黨國鷹犬,到底能有多無恥?這位大大內高手到今天還在不斷「獻醜」。

2020年1月5日《新頭殼》報導〈「禁說台語」不是我的政策!宋楚瑜:我從6歲就被黑〉:

「親民黨總統候選人宋楚瑜與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一起受節目專訪,並在今(5)日下午播出。……

宋楚瑜與郭台銘受《楷道論政》訪談,談到對選情的看法、宋楚瑜的已故夫人陳萬水等等。講到總統辯論會,宋楚瑜自嘲地說『很羨慕韓國瑜被黑、我連被黑的版面都沒有』,並笑稱自己『6歲』就被黑。

許多人認為,『禁說台語』是宋楚瑜擔任省長時的政策。宋楚瑜說明,『禁說台語』的政策在1946年推行,當時台灣省行政公署長官陳儀認為,台灣曾被日本統治過,大部分人以日語溝通,當時中國各省分的人又來到台灣,為了溝通方便,政府推行『國語政策』、『禁說台語』,當年宋楚瑜才6歲。……」

大內高手新聞局長任內禁過台語嗎?

大內高手一生中最大的爭議,就是在1979年真除新聞局長起,到1984年轉任國民黨文工會主任,擔任政工頭子的這幾年,到底有沒有「禁台語」?或者更嚴格定義說是有沒有「打壓台語」?

至於解嚴後大內高手「洗白」成了省主席,乃至後來擔任省長期間,從未有人質疑過他「禁台語」。大內高手一直要講他在「要5毛給1塊」的省長任內沒「禁台語」,還委屈的說一直訴苦自己被「黑」,這位還活在戒嚴時代的大內高手,真以為鄉民們都不會用鍵盤來辦案嘛?

1946年台灣省行政公署長官陳儀就禁過台語,之後兩蔣流亡來來台後,禁台語的政策也始終存在。宋楚瑜聲稱禁台語不是從他開始的,這一點沒錯。其實就算陳儀也可以用同樣邏輯為自己辯白,因為日治時代的台灣總督也禁過台語。

問題是1950年到1970年之間,國民黨在政策上雖禁台語,卻不嚴格執行。因為高級外省人的統治者說國語,廣大被統治者的呆胞卻說台語,這樣「嚴」階級之防,對統治者來說正中下懷。

但1970年起兩蔣流亡政權被聯合國驅離,窘境就像二戰末期日軍被美軍打到節節敗退,才會在台灣搞起「皇民化」。以禁播黃俊雄布袋戲為例,理由還只敢說是「妨害農工正常作息」。到了大內高手當了新聞局長後,消滅台語就不再偷偷摸摸,成了雷厲風行的公開政策。

禁台語確實不是大內高手開始的,但在他新聞局長任內,卻是台語節目最少的。而且在有限的台語節目時間裡,還要負擔沒人想看的政令宣導節目。

當年這些黨國鷹犬與立法院裡的老賊,要消滅的是讓他們感到疑慮的台語;至於其他中國各地方言,尤其是官邸用語寧波話,雖然是方言,但老賊與鷹犬是不敢動其一根汗毛的。

禁台語有立法院裡的「民意基礎」嗎?

1980年4月26日,大內高手列席立法院內政、外交、教育3委員會聯席會議時就說:

「根據廣播電視法第20條規定:『電台對國內廣播播音語言應以國語為主,方言應逐年減少。』鑒於目前尚有部分年長同胞不懂國語,因應此項客觀因素,一時未便嚴格執行;惟自將注意此一規定,以期逐漸朝向此一長遠目標努力進行。今後各電台方言節目將逐漸減少,到全部以國語播出為止。」

1985年國民黨還擬定了更嚴厲的「語文法」,明定會議、公務、公開演講、公共場所交談、各級學校實施教育、大眾傳播等都要使用標準國語。最後雖因民間的反應太大,只好暫時擱置立法。

大內高手在新聞局長任內,會這麼積極的消滅台語,當然也是因為國民黨內這些掌握權力的高級外省人,企圖利用打壓台語,一舉消滅本土文化,讓這些壟斷一切權力的高級外省人,高枕無憂的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1973年8月之前,廣播電視節目是由教育部文化局管理,而非新聞局業無範圍。1970年6月11日,立法院教育委員會裡,大連市立委穆超在質詢教育部文化局長王洪鈞時就說:

「本人建議王局長,廣播電視所有節目連同廣告,要採用百分之百的國語,以統一國家語言,促進民族的團結。」

四川省婦女團體立委王純碧,把台語形容的比穆超說的更恐怖,甚至跟外省人的生死存亡結合在一起。王純碧在質詢時提醒來自天津市的王局長:

「長此下去,勢必導致國語消沈,方言猖獗。倘為企圖分化民族、割裂國土的政治野心家,利用語言的隔閡、陰謀不軌,則228事件又將重演,後果不堪設想,大可動搖國本,小則可逼遠地人無路可走而跳海。」

山東省立委楊寶琳,對教育部文化局禁台語的步調太慢也很不滿,楊寶琳積極獻策說:

「在推行國語、淘汰方言方面,政府應對電視事業作有計劃的耍求,譬如今年國語發音節目佔60%,明年則提高至70%,後年為80%,最後則完全淘汰方言。」

其他像是天津市立委溫士源、職業團體立委王大任,也都紛紛附和,要立法停播電視中的方言節目。因為文化局禁台語的步調太慢,1973年之後,廣播電視才都改歸行政院新聞局這鷹犬機構直接掌控。

立法院裡為何有委員堅持要嚴禁台語?

大內高手當然可以辯解,禁方言政策不是他首創。但他在新聞局長任內,卻將電視節目裡的台語節目,完全排除在黃金時段,而且老三台都只能在冷門時段各自播出一小時。

另外關於台語歌曲,新聞局規定每天只能播2首,而且只能在冷門時段的台語節目裡播出。這種絕對空前,也保證絕後的最嚴禁台語政策,都是來自以30年沒改選的立法院「多數民意」。

至於新聞局壓迫台語的法源何在?這要談到1975年11月18日,老賊掌控的立法院,為了已經二讀通過的「廣播電視法」第21條,竟然爆發了難得的內鬨。

立法院裡二讀後的條文,三讀時僅能作文字修正。行政院提出的條文原案是:

「電台對國內廣播、播音語言應以國語為主,其所應占比率,由新聞局視實際需要定之。」

但一向視台語如寇讎的大連市立委穆超,發言痛責說:

「方言的問題,它自然會慢慢消滅,不必憂慮,也不必惋惜。」
「方言是落後的語言,因為方言有音沒有字,不能登大雅之堂。」
「講國語,用國語寫很好的文字,是做一個中國人的基本條件。」
「台灣同胞講閩南語,以整個中國大陸人口相較,數字很小,同時閩南語也是落後方言的一種,不必惋惜。」

穆超堅持新聞局要在廣播電視法裡,明定國語節目的比例,達到他一舉消滅方言的理想。另外河北省立委吳延環,趁機也來個「狗尾續豬」,堅持加上這則但書:

「自1986年元旦起,廣播電視節目不得以方言播出。」

幸好立法院裡也有腦筋比較清醒的資深立委,他們大多來自兩廣,對台語仍有一絲憐惜。莫萱元、張光濤、張季春、張希之等委員,相繼發言主張條文中強調以國語為主即可,不要完全廢止方言節目,以適應本地民眾的需要。

最後雙方協調,在草案中加入含糊的「方言應逐年減少」一詞,於1976年1月1日公布實施。

宋楚瑜在新聞局長任內,到底有無打壓台語?限於篇幅,這一篇只談廣播電視法。至於當年必須送審的國語電影,因為有多少比例的台語對白,以致遭新聞局修剪甚至禁映的往事。你們這些黨國鷹犬若要繼續瞎扯,本魯也就遵命奉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