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媒體《阿貝賽報》(西班牙語:ABC)13日報導,烏克蘭戰場迎來前所未有的技術突破。在烏克蘭第2大城市哈爾科夫(Kharkiv),烏克蘭第3獨立突擊旅,利用無人機與自殺式地面作戰平台,首次在無人類士兵參與的情況下,成功俘虜俄軍士兵。這場行動由機器人部隊獨立完成,甚至連押送戰俘的任務也由無人系統執行,標誌著現代戰爭進入全新階段。

報導描述,烏克蘭第3獨立突擊旅9日在「Telegram」軟體發布消息,稱其部署的地面爆炸車輛與無人機成功攻擊俄軍堅固陣地,摧毀多個掩體後,一台地面機器人逼近部分坍塌的庇護所,迫使俄軍士兵為避免爆炸而投降。隨後,倖存的俄軍士兵在多旋翼無人機的押送下抵達烏軍防線,依軍事規程被收押為戰俘。該行動未損失一兵一卒,且成功控制俄軍陣地及附近戰略目標。在此之前,這個陣地曾抵禦過2輪人類部隊的進攻。專家指出,雖然烏克蘭已廣泛使用無人艇與第一人稱視角(FPV)無人機,但此次行動顯示技術化戰爭已達新高度。

精選報導:楊宏基觀點》中國犯台、俄開第二戰線 北約不援台的藉口?還是自我警惕?

軍事專家分析,這種基於技術的非對稱戰爭策略大幅降低己方傷亡,並有效迫使敵軍後撤。然而,新型態也引發法律爭議。《日內瓦公約》未明確規定如何處理由自主系統俘虜的戰俘,導致法律真空,引發關於機器人在武裝衝突中角色的新討論。美國、以色列等國的國防專家正密切研究此案例,試圖將自主系統融入地面作戰理論。這場「機器人俘虜戰爭」不僅改變戰爭形態,也為未來軍事技術與國際法規的發展帶來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