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爆炸時代,社會亂象也多,如何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成為現代人每天必修的課題,新頭殼特別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合作,推出三個專欄,由臨床心理師們執筆,為讀者們提供一塊心靈沉澱的園地,三個專欄刊出的時間分別為: 《愛情紅綠燈》: 每月 3, 13, 23 日刊出 《親情芬多精》: 每月 6, 16, 26 日刊出 《職場多巴胺》: 每月 9, 19, 29 日刊出

這裡倖存的意思是指說當面對孩子很強烈的需求或情緒時,如何不直接將自己的焦慮、被喚起的情緒丟給孩子,或是以忽略的方式回應,而是讓孩子經驗到一個仍活生生存在,並且可以用孩子能夠承受的方式回應的父母親。

其實是很不容易的,讓我想到之前剛當心理師時,有一次算是沒有成功倖存的經驗:

治療的最後,我對L說「時間還剩3分鐘要結束,準備收玩具囉」,L很快地說「不要」,然後將其他沒倒出來的玩具倒出來玩,直到治療時間結束時,我和L說「時間到了,我們要結束了」。L緊緊地把玩具(各種動物和一些樹)抓和抱在手裡,我看到L這樣,內在的焦慮升起,而忽略了L的需求(想要繼續玩),於是我走過去試圖向L拿回這些玩具,但只換來L更激動的情緒和對抗,而L則是再一次經驗到自己的需求沒被看見。

還好,孩子總是可以再一次給我們機會,當我下次見到L時,一樣的戲碼仍再次上演,L還是不肯收玩具,並且不斷表示「我要繼續玩」,這次我試著倖存下來,慢慢地回應:「你真的很想繼續玩玩具,也很希望老師一直在這裡陪你玩」。

L說「對」以後繼續開心的玩,我:「不過,現在時間到了,我們要準備下課了」,L看了我一眼後仍繼續玩著玩具,我:「你很不想要下課,因為你覺得這是你很喜歡、很開心的時間,你不想要結束」。L放下玩具看著我,似乎不太確定要怎麼做,然後突然把玩具丟到一旁,我:「感覺你很努力要自己放下玩具,但還是很生氣,氣老師不讓你繼續玩」,L沒有多說什麼後快速離開。

其實離別一直是L很大的議題,所以對於L而言,一段時間的開始與結束都是很耗費心力的,而透過每次治療結束時我的倖存,讓L更能夠練習消化、整理這些離別時所產生的不舒服和混亂情緒,亦使L的自我能夠越來越有力量。

作者:李妍荻  臨床心理師

(本專欄由新頭殼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共同合作)

臨床心理師李妍荻。   圖:李妍荻/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