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爆炸時代,社會亂象也多,如何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成為現代人每天必修的課題,新頭殼特別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合作,推出三個專欄,由臨床心理師們執筆,為讀者們提供一塊心靈沉澱的園地,三個專欄刊出的時間分別為: 《愛情紅綠燈》: 每月 3, 13, 23 日刊出 《親情芬多精》: 每月 6, 16, 26 日刊出 《職場多巴胺》: 每月 9, 19, 29 日刊出
一場小型的親職交流會,向家長介紹與分享協助兒童調節情緒的工具與技巧,講師提到孩子出現輕微哭鬧行為時,建議先不要責備孩子,可先觀察、好奇孩子的行為,以此猜測行為背後的原因,進而引導孩子調節情緒與處理問題。與會的媽媽不約而同地表示道理不難,但很難執行,因為孩子哭鬧、發脾氣的時候,不僅要處理孩子的不適,還要承受路人的眼光、閒言閒語,甚至是責備,還有伴侶或家人的誤會、不支持,更不用說還有家長自己當下內在的情緒。所以忍耐著不情緒爆炸已經是極限,沒有辦法花更多心力去做別的事情。疲憊的母親,如何能有體力與心思來引導、協助孩子呢?
家長的回應,透露出真心的挫折與無奈,這讓人聯想到曾經在網路上流傳著一段實驗性影片,標題是「世界上最辛苦的工作」,從事這份工作者需要大量的體力、需要24小時工作,而且全年無休、需要十八般武藝,同時具備醫學、金融、烹飪、人際溝通、協調調度等能力,可能沒有同事支援、可能必須放棄原先的生活型態,最重要的付出這麼多卻沒有薪水。如此不公平、不合理的工作,全球卻有數十億的人在做,這些應徵者是「媽媽」。
身為一位媽媽是辛苦且偉大的,身為特殊兒童,或者孩子有特別狀況的媽媽,更是不容易與堅韌。然而,媽媽也是人類,會累、會痛、會氣,需要休息、安慰、鼓勵與協助。如果你以為偉大的媽媽無所不能,如果你以為媽媽需要無所不能,請想起這句很有智慧與道理的句子--「照顧別人之前,請先照顧好自己」。疲憊的媽媽請聽聽自己內在的聲音,媽媽的家人請聽聽她的心聲:
疼愛自己,累了請休息。
偶爾失誤是沒關係的。
留意情緒地雷。當情緒水庫快要洩洪時,請趕緊發出警報,離開現場、進行紓壓活動,或者尋求幫忙。
保有獨處或專屬自己的時間,進行感興趣的活動。
經營多元的紓壓方法。
建立團隊合作,讓伴侶、家人升級成神隊友。
如果你愛自己,如果你愛攜手一生的她,如果你愛家人,如果你愛你的媽媽,請記住「我好,你也好」。還等什麼呢?今天起就積極一點,擔任起在家中屬於你的角色,一起照顧家人與自己。同時,此文也獻給所有扮演媽媽角色的任何人。
文/李思儀 國泰醫院 臨床心理師
(本專欄由新頭殼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共同合作)
李思儀臨床心理師。 圖:李思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