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獲《六都春秋》同意轉載

一丶前言:這可惡的伊索寓言式語言(列寧,1917年)
 
1916年,列寧在蘇黎世寫下「帝國主義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這在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意義,定性為金融及壟斷資本帝國主義間的戰爭,日後俄國革命成功後,就以此為建立第三國際的目標,即為反對發展到最高階段之殖民帝國,進行世界革命。一戰後激進的共產黨員,在德國法國等地發起的暴動全部被鎮壓。證明在資本主義發達國家會發生共產革命已完全失敗。另一方面,列寧曾為處理戰時共產政府之生存問題,推行過新經濟政策,即引進小資產階級及各方企業家來活絡當時的生產活動。但此舉動被認為是列寧政府的靈活手段,而被遮遮掩掩討論。

史達林上台後,大力強制產業國有化及集體農場制,將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推行的如火如荼,當時的確有餓死一大群人,地點都發生在農村及少數族群聚居區,消息發不出。但二戰前夕,史達林和希特勒簽定德蘇互不侵犯條約時,著實讓世界各國相當譁然,這社會主義祖國究竟發生何事了?事後,德國入侵俄國,史達林和西方盟國合作,共同對抗法西斯軸心帝國。為爭取美國經濟軍事援助,俄共主動解散第三國際。戰後,俄羅斯佔領東歐,紅色中國建立。美蘇兩大陣營雖然對抗,但從紐倫堡大審到東京大審,雙方共同定性,二戰是對抗法西斯帝國侵略的神聖戰爭,社會主義陣營稱這是為戰後社會革命排除障礙,西方陣營稱這是為人類爭取民主自由。

冷戰時,雙方互罵對方為帝國主義。那麽二戰到底是什麼性質的戰爭?從戰敗國算起,德日都是大帝國,英國呢?大英帝國。美國呢?從二戰後舉措來看也是帝國行為,蘇聯帝國出兵鎮壓匃牙利及捷克之自由化更昭昭在目。既然交戰各方都是帝國,所以第二次大戰,本質上,也是帝國主義間為爭奪殖民地領土及資源的戰爭,其特色和第一次世界大戰差不多,只是多了遠東戰場,以及俄羅斯帝國換成蘇聯而已。列寧的論述基本上可用,沒錯就是帝國主義間的戰爭。只是各戰勝國取得解釋權,將其宣傳為維護自由民主的戰爭。

第二次世界大戰示意圖。 圖:擷取自吾愛詩經網(資料照片)

蘇聯解體之後,眾人在解釋其原因時,都必須承認集體化計劃經濟,其生產力競爭輸給資本主義的生產模式,才導致其崩潰。尢其中國的改革開放,其所以能達到世界第二經濟體的能耐,全部來自資本主義。古代的歷史,全由各帝國所主宰,現代二次世界大戰,全是帝國間的戰爭。問題是各帝國採用何種生產模式勝出,從美國到德日於戰後的再起,及中國的改革開放,無不是資本主義。且戰後世界霸權仍爭奪不斷,由此列寧的標題應倒過來,改成「資本主義是帝國主義的最高階段」,才較符合從古至今世界史的真實狀況。

二次戰後,美國成為西方世界的唯一強權,邀集各國簽下布列敦森林和約後,美元即成為世界的首要通行貨幣,在經濟上借助世銀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其GDP於戰後永遠第一。政治上主導聯合國(前二三十年),軍事上在歐洲主控北約,在亞洲主導日韓同盟,在全球佈滿上百個軍事基地。軍事預算年年世界第一,現已達每年7千億美金以上規模。艾森豪總統當年已感慨,美國已成一產軍複合體。文化教育上,其有上百所世界排名一流大學,而且是以私人興學為主體(其他各國都是公立大學為該國之龍頭),如著名的哈佛大學,每年有120億美元以上的預算。可以説,美國在任何領域之成就,幾乎是其他國家之總合。更承續大英帝國之餘緒,英語已成為所有領域知識唯一的世界性語言。想要挑戰之,談何容易,單單成為其對手,就是件不容易的大事。以軍事實戰經驗而言,韓戰丶越戰丶中東戰爭,無役不與,不但其戰術戰略日日精進,且沒被戰爭拖跨其經濟。從古至今,還未見哪個帝國有這般能耐。一個國家擁有全球各地最優秀菁英的移民。更重要的是,其是一個民主國家。之前的大英帝國仍是君主制國家。而其餘歴史上的強權,無一不是皇帝專制型國家。美國成為全球唯一強權,是從北美十三州開始經歴二百年,慢慢經兩次世界大戰洗禮,才建立起完整的世界帝國式的國家體系。

二戰中,美軍是中途才加入,西邊擊敗德意志帝國,東邊撃敗大日本帝國。更難能可貴的是對德國和日本的處置,這其兩大戰爭中的敵人,戰後都被扶持成經濟強國,進而成為歐洲與亞洲經濟的中流砥柱。而不像昔日的帝國,只要將對手打倒,無不進一步將其趕盡殺絕。然而人類的歷史從不間斷,正是一部強權帝國的爭霸史。二次戰後,美國面對的對手依次為前蘇聯丶日本丶歐盟以及現在崛起的中國。眼前全球強權(其實都是資本主義帝國),真正有意義參與競逐的集團正是中國(人口:13.95億,GDP:13.6兆美元)丶美國(人口:3.28億,GDP:20.5兆美元)丶及歐盟(人口:5.12億,GDP:18.74兆美元),而其代表的體制正是過去丶現代及未來三種模式。雖然三個集團的經濟規模都差不多,但處理事務的政治邏輯及視野卻大不相同。但這三強鼎立,有如中國古代的三國演義重現,其合縱連橫一定變化多端(任何兩者結合,都會超越第三者的GDP)。但我們得先從各帝國集圑內部肌理談起,依序為歐盟丶美國與中國,最後再討論其競足的要害處與未來的可能命運。
 
二丶歐盟模式:內閣制為主的鬆散邦聯制
 
歐盟的興起,來自記取兩次世界大戰,幾乎把近代文明的核心摧毀殆盡的慘痛教訓,以德丶法為主等國先成立煤鋼共同體,爾後成立歐洲共同體,再於1991年通過馬斯垂克條約,歐盟成形,1999年發行歐元。到如今其有28個成員國,組織架構有「部長理事會」是歐盟的決策機構丶「執委會」負責執行政策,及「歐洲議會」負責監督。也就是從戰後,歐盟即在不斷爭議中組建,真所謂進步丶衝突丶妥拹丶再進步,不休不眠地溝通協調之過程。任何衝突一定訴之民意及民主程序,絕不強迫威脅。最近的爭議是英國退出歐盟的大事件。但因歐元的發行,及共同市場的運作,使得歐洲一體化的勢力,成為國際上繼美國之後最有力量的集團。和所有傳統帝國不同的是,此建構是在完全尊重相關主權國的意志下,透過自由法定的程序一步步完成。最近的一次大規模的會員國加入是蘇聯瓦解後,東歐國家的加入。那涉及幾千頁自由進步法令的修訂,也都是歐盟先進國家不厭其煩的幫助輔導下才順利完成。現在歐盟邊界前沿已推進到烏克蘭,此令俄羅斯很不高興,而美國看在眼裏也警惕連連。

1991年通過馬斯垂克條約,歐盟成形。 圖:取自Pixabay圖庫

最重要的是歐盟的建構,其宣示的宗旨都是全球最崇高的理想價值,如民主自由丶尊重多元文化丶守護地球丶堅持環保,而且接納大量難民。但也因承諾太多導致負擔加重,擴張太快造成內部貧富差距擴大,搭便車謀私利者多但無法有效處理(如希臘等歐豬五國)。而各國極右派政黨興起,這可能會改變歐盟的走向。可以預見,其會像變形蟲一樣伸張或收縮在歐洲發展。雖説要持續擴張很難,但會消亡幾乎不可能。日後其所面臨的挑戰即是歐洲軍隊的建置(但那也不急,北約仍在且武力雄厚),另就是歐盟憲法,那甚至在我們有生之年,也可能看不到其會全員通過實施,但那並不妨害歐盟國家間的合作。以英國這老謀深算帝國而言,傳統那種不能讓歐陸出現有單一強權之策略,根本無從下手。反倒是早年法國戴高樂擋著不讓其加入,現則是三心二意吵著退出,那天又變卦,乞憐重新要求加入也不用奇怪。

這種比邦聯式國家更寛鬆的整合模式,實是人類文明的新典範。尢其是西歐各主權國,其內政大都是一二百年持續演化而成的內閣制,這比起美國的大總統和國會那年年政爭,會有更高的行政效率。目前全球也只有此政經集團,注意到全球生態的第六次大減絕危機,且極力以其整體力量去防患。這不令那些天天只會喊著反殖民求獨立的新興國家感到汗顏嗎?此舉連亞洲的日本都難一一跟上,而美國則是一副先坐穩老大之位再説,離此文明風度還差一大段距離。因為美利堅帝國心態已成,其所有的想像在二戰後已固定下來。其特色是國內堅持自由民主,對外則因地制宜看情況調整,最典型的是其對中南美洲各國從無像歐盟那種善意整合政策。要叫全球第一強權改變態度真比登天還難,然此國度是如何形塑而成的呢?
 
三丶美國模式:總統聯邦制       
 
大家都以為美國是最進步成熟的民主國家,而其實其制度是1776年倉促中建立起的體制。因獨立運動起源於英屬十三區殖民地議會,原先其要求加入英國本土之議會,享有相同的權利義務。但國教徒掌控之英國議會本就排斥清教徒,又認為殖民地人民沒文化沒水準,故回絕其請求。此舉惹得殖民地各路人馬為不公平稅制問題,暴發起獨立運動。但對未來政府體制應是何形式,大家都沒頭緒,就採用將民選制直接套在英國君王制上執行,即四年選一位皇帝(稱總統),貴族院(參議院)及平民院(眾議院)全由民選產生,負責預算及監督民選皇帝的行政權。再加入啟蒙運動中所提三權分立的原則,獨立出司法權,司法不獨立,就會如英國本土,反對派議員會有可能被抓去不公審判的危險。

從一開始美國各州人民即深痛恨君王及天主教或國敎派的迫害(其新教徒祖先在英格蘭丶蘇格蘭丶及歐洲各地的慘痛經驗),故各州代表對新成立的共和國充滿疑慮,深怕會制造出一個新的獨裁政府,所以憲法採共識決,即在每一州先擁有自治權的前提下,國防外交才交給中央政府處理。初草憲法通過後,不完整處再依修正案一一提出,但要各州都同意後才能實施,此修正案不斷提出,使其憲政慢慢演進(如其英國母國),而非歐陸各主權國那種剛性完美憲法模式。這是全球總統聯邦制的原型。

爾後依此立國精神南下侵犯墨西哥,獲得大量南方土地,這些新增土地,因種植棉花田缺乏大量人力,故大量引入黑奴之廉價勞力(此時歐洲已因宗教道德理由癈掉奴隸貿易)。但待北方工業革命成功後需要大量自由工人,即極力主張廢奴,南北雙方為此在1870年左右,打了一場美國史上最慘烈的內戰(解放黑奴後,黑人仍需花近百年時間的人權運動,才能取得今日的地位)。內戰後社會較安定,為紓解招來大量的的歐洲移民,即發起美國夢引導國民向西部進發,沿著鐡路的拓展,印地安原住民幾乎被完全消減,外來移民將太平洋沿岸的各州佔領下來。這種美國開拓史,雖然充滿火花,但比起世界其他各地的國家間的戰爭征服,算溫和的。而且這些事件孤懸美洲大陸,西方列強,根本不將其放在眼裏,其地位甚至比俄羅斯帝國還不如。受到美國獨立戰爭的鼓舞,中南美洲的各西裔殖民帝國官員(不是原住民),在母國被拿破崙消滅後,紛紛仿效美國的獨立戰爭建立新國家。

美國南方種植棉花田缺乏大量人力,故大量引入黑奴之廉價勞力。 圖:擷取自華人百科(資料照片)

從1804年到1825年,今天我們所認知的中南美洲各國已先後完成獨立建國。1823年美國發表了門羅宣言,表明歐洲列強不能來干涉美洲事務,而美國也不會去干涉歐洲事務。美國將南北美洲視為其勢力範圍圈起來。一場新形態帝國主義模式上場了。這是二戰後,美國在全球縱橫的先期練習場域。現今所流行的後殖民論述,中南美洲各國早在十九世紀起就完全演練過無數次了,且一直延續到現今。從美國立國後,其就不斷批判歐洲的舊式殖民主義。但從其對中南美洲諸獨立國家的態度,就是典型的新帝國主義,其國際行為首先考慮的就是美國的自身利益,其次才是其宣傳口號中的自由民主。而且自有紀錄以來,除前面提的德丶日兩國外,較成功的就是台灣和韓國。其餘充滿暗殺丶政變等行徑,至於和専制國家合作的紀錄更是密密麻麻。單美國的帝國主義史就可寫一本厚厚専書。以中國共產革命成功後為例,美國國內即興起一個話題,稱是誰丟掉中國,奇怪,中國又不是美國財產或兒子,如何談丟掉。而拉丁美洲人普遍認為其悲劇就是離美國太近而離天堂太遠的説法,對台灣人而言,真有魔幻寫實般的茫然感。有趣的是,古巴之於美國對比於台灣之於中國,至今都是全球帝國史上的鏡像關係。
      
四丶 中國模式:黨國封建體制
 
西方研究者對於蘇聯共產黨組識的研究可謂汗牛充棟,但最精準的描述,莫過於南斯拉夫共產黨第二號人物吉拉斯,其所提「新階級」的概念。也就是共產革命成功後,革命者壟斷所有政治權力後,即自身加封為新的統治階級。但對中共的研究就相對不足,甚至有社會學者極力肯定中共組織,認為其上上下下控管中國各階層社會,才能帶動社會進步,而嘲笑國民黨做不到這地步,才會輸給中共。中國經抗日及國共內戰蹂躪後,眾人只看到,社會已無任何力量,足以對抗組織如此綿密的新統治集圑。問題是其組織到底有何能耐,可以動員到整個國家。當然基本上獨裁者都會運用的手段都差不多,就中共而言,即是民族主義和共產主義相相結合的政治宣傳,值得注意的是其信仰丶組織及實踐是三位一體,完全交織起來運作。從民主國家的角度來看,可以設想一個國家在戰時緊急動員下的社會,就是中共建政後日常工作的內容。從西方的三權分立的概念,在此完全倒轉成三權合一。而這只有古代的皇帝才有此能耐。但古代的科技不發達,大概除了皇城及通都大邑外,大部份的農村地區都處於天高皇帝遠的三不管地帶。所以皇權不足以形容中共統治情境,古代隱士仍有淨土可以安身立命,在中共體制下那有隱士,縱使有,也馬上被以間諜或反革命罪處理掉。沒有一個人可以置身於政府管制之外。

1951年,中共入藏的故事,可以深入探觸到此情境。西藏雖在清朝時,主動加入清王朝之統治,但滿清只象徵性的統治。除了在活佛轉世時的認證(滿清皇帝在此,下大功夫經營其統治術),其餘就是派一位駐藏大臣到拉薩任職而已,原則上,非常尊重藏人的文化與生活。但到清朝末年,連這些駐藏大臣通常只是住在四川遙領其職而已,因為高原嚴苛的環境,前前後後滿漢官員完全無法適應。到民國時代,國民政府勉強還能在新疆和俄國玩大國博奕外,對西藏根本連象徵管轄能力都做不到。西藏就憑這高原天險而信心滿滿幾千年。其威武時就外征,不行就安心回高原。因長期信奉大乘密宗佛教,到近代更是崇文息武,國防只是聊備一格而已,勉強説是古代的神權統治。清朝瓦解後,西藏倒顯得安寧。但解放軍入藏,從動員規劃及後勤補給到實戰,整個軍團號令如一,高原天險對他們好像無物,在中國當時物資缺乏,設備原始,卻能進兵神速。結果當然不卜可知。為什麼?因為他們就是一支共產神權部隊,意志堅強。也就是東方共產國家,從一開始就是以神權教化模式,來組織其統治架構。(此背景,王力的書:天葬,介詔的很詳細。)

解放軍入藏。 圖:維基百科(資料照片)

馬克斯主義天天喊著要消減國家機器,到列寧黨的手上,反到是以無產階級專政的名義,將國家機器的功能無窮張顯,其控制力之強大,若古代法老王看到也會自嘆不如。可説是神權國家的現代版。

這現代神權國家,黨和政府間有何關係,有人説黨如靈魂而政府如身體,錯!在中共體制中,黨即靈魂加身體,政府只是衣服和工具。第三國際召開後,俄共中央總結革命經驗即提出二條路線鬥爭手法。即對付民主政府,必須參與體制內選舉同時堅持體制外武裝鬥爭。中共的革命歷史較長久,從1919年建黨年到1949年建國共三十年,經由蘇聯的指導,此兩條路線鬥爭即轉化成統戰與建軍的實踐方法。而這和中共體制息息相關,這就須好好回顧一下。

國民黨清黨後,第三國際中堅持革命必須由國民黨領導的史達林派很沒面子,但此消息硬被壓下(托洛斯基反對派認為中共不必靠行國民黨,早該兩黨分開,自行領導革命)。中共黨員在城市被逼走入地下(白區),而武裝力量流竄邊遠山林(紅區)。列寧的兩條路線鬥爭,分成進入白區到對方體制內的合法鬥爭,即統戰。及維持及擴張在紅區的武裝力量,隨時準備戰爭,此兩者交互運用。
 
此一統戰史足足揮灑二十餘年,其打的口號不再是階級鬥爭,而是民族主義與民主理想。民族主義的目標即是日本帝國主義,抗議國民黨抗日消極而打自己人積極。民主訴求専打國民黨專制獨裁的要害。新華社的社論天天拿美式民主來消遣國民黨的專制無能。抗日口號讓其迎上西安事變,解除紅區的危機。民主訴求讓其爭取到一大批左派右派知識份子的支持。等到國民黨真正抗日,實際的戰鬥就由國民黨軍去打,其専打民主口號,由此天下豪傑彙集的民盟即全面靠向共產黨。日本投降後,國共雙方的予盾點浮到抬面,但統戰發揮大效果了。首先大部份的中國知識份子及年青人都認為國民黨是專制獨裁腐敗,尢其戰後的接收官員吃相難看(民間戲稱五子登科),也就是台灣人記憶中,228事件時陳儀的長官公署那種種樣態。而共產黨是進步爭取民主的烈士。連部分的美國人也認為毛澤東的共產黨,是民族主義偏左的解放政權。在美國人主持的政治協商會上,雙方針鋒相對。但爭取到民心的共產黨,其間諜早已佈滿國民黨政府上上下下,當武力相當時,勝敗已見端倪了。1947年國民黨在南京召開國民大會時,只民丶青兩黨配合,其餘全留在政協中跟著中共走。

解放戰爭打完,中共內部檢討,認定統戰(間諜活動)功不可沒,其黨的建國重心仍走兩條路線發展,第一條路操控國家機器,形式上由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國家最高的權力機關,實質上堅持黨政一體建構各級政府。而第二條路持續統戰,法制化政治協商代表大會,做為對各民主黨派的控管。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政70年以來,這兩會的代表選舉丶開會丶決議完全是前述列寧黨的標準操控模式。對比於台灣民主化之後,立法院和各地方議會的吵架對罵及表決衝突等場面,中華人民共和國這兩大門面機關,卻是年年風調雨順政通人和。開會時,領導人風風光光走入場,代表起立鼓掌如雷,任何議案表決都是99%以上同意。電視轉播時,配上解放軍拋旗上升儀式,義勇軍進行曲高昂奏起,做為黨國機器的外衣實在太合身了。列寧和史達林再世,也玩不出這麼高明的把戲。美式民主呢?那只是宣傳,木已成舟,大家上船吧。中國人民站起來了,現在中共管的到的領土叫紅區,那是黨政一體化的獨裁統治。而全球其他各地就叫做白區,那就統戰外宣營運(核心就是間諜活動,蔣介石有深刻體驗)。從毛丶鄧丶胡丶趙丶江到胡錦濤及習近平,一路走來始終如一,黨政軍三位一體從未分散。從前三十年的動蘯不止,到後四十年經濟放鬆營運,不論如何韜光養晦此等架構都不動如山。

文/黃吉川(超級電腦專家、成大講座教授)
曾任成大教務長、研發長、現任為成功大學工程科學系講座教授,研發超級電腦「漢星一號」,曾多次獲得研究傑出獎,並投入時政與文學創作,為前民進黨秘書長張俊宏主編的《到執政之路:「地方包圍中央」的理論與實際》共同作者,筆名「江夏」,創作詩集著有《啟程》、《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