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業服務法第46條修正案將於8月1日上路,放寬高齡者聘僱外籍看護的門檻,引發民間團體及專家強烈憂心。民進黨立委林月琴指出,此修法將新增約10萬名健康但符合資格的高齡者,恐將擠壓真正失能、失智或重症家庭聘僱外籍看護的資源。

林月琴表示,修法表面上是簡化程序,實則導致外籍看護人力出現「避重就輕」的現象。健康高齡者更容易照顧,勢必成為移工首選,反而讓重症家庭「薪資飆漲也請不到人」。她憂心,制度一旦錯置,連長照機構都可能出現人力荒,長照體系的承載能力將備受挑戰。

現正最夯:大罷免大潰敗 周玉蔻點名「這6位」閣員不適任 內閣需改組

針對修法內容免除醫療評估、改以年齡作為標準,林月琴認為,應建立外籍看護聘僱的分級制度,優先保障真正有照護需求的失能者,並全面廢除巴氏量表,改採更能反映實際照護需求的長照評估系統(CMS),以利與長照服務銜接。

家庭照顧者關懷總會秘書長陳景寧亦指出,修法新增的53萬名潛在申請者,將成為人力與價格的競爭者,且此政策隱含年齡歧視,「年紀大,不代表就無法自理生活。」她呼籲,應以失能需求為準則,避免讓真正需要幫助的家庭被迫加薪搶人。

罕病基金會副執行長洪瑜黛表示,有四成家庭回報外籍看護提出加薪要求,且有逾兩成表示被仲介鼓勵更換雇主或服務健康長輩。她憂心,仲介業者將此新制視為「看護新藍海」,導致行政費用上漲,反而讓弱勢家庭負擔沉重。

最後,林月琴強調,若政府執意如期上路,應同步建立綠色通道保障重症個案聘僱權益,並持續檢討政策缺口,否則不是照顧更多人,而是讓需要照顧的人更難被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