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注意力不足、衝動行為、人際社交互動、情緒調控等普遍出現的幼兒/兒童心理議題,其實也是大腦發展的問題。而大腦細胞在嬰幼兒期是最快速成長的階段,因此對於前來復健科早療門診的家長們,我們最建議在接受早療之餘,自己也要學習成為孩子的居家訓練治療師。透過大量的反覆練習,讓大腦能在最精華的時期記憶學習和精熟,以期更有機會跟上同齡孩童發展;對於一般正常發展的孩童,可以更熟練或超前習得更多。

成為學齡前孩子的居家大腦訓練師之要點:

1. 爸媽要先收起手邊的3C產品,全神貫注在孩子身上,情感上投入活動中。

2. 想要孩子加強什麼能力呢?要先清楚孩子的優勢和弱項,安排恰到好處的活動,太簡單的活動不會進步,過於困難的活動可能降低孩子參與意願。

3. 用遊戲包裝訓練活動:要讓孩子覺得活動是「有趣的」或「玩樂」,配合動機才會高。如:透過玩扮家家酒學習生活禮儀,怎麼輪流、分享,獲得他人分享時要表達感謝。

4. 在「遊戲前」明訂規則和懲罰方式,讓孩子知道遵守規則的重要性,練習對指令理解和配合,孩子也更有機會類推到未來社會情境中。如:破壞、撕毀、搶奪玩具等行為出現時就立即制止收起玩具,遵守規則才可繼續玩。

5. 每天執行是最好的方式。像學習任何球類或體育活動一樣,優秀的運動員是頻繁練習的,發展中的孩子也非常需要!

6. 不定期有新的花樣,給予大腦更多元的學習刺激。如帶孩子接觸動態和靜態的活動,室內和戶外等不同的情境經驗。

7. 使用口語稱讚和全神關注在孩子身上,作為肯定和獎勵。大部分的孩子都認為大人的陪伴就是增強(獎勵),若孩子動機仍低落,可搭配代幣獎勵制度來具體化獎勵的給予(如蓋印章、貼紙等)。

居家大腦訓練之活動範例:

1. 閱讀書本>雖然老套但最有效。陪伴孩子閱讀,有機會讓孩子養成閱讀習慣,大腦更能靜下來。

2. 玩玩具>每天花30分鐘陪孩子玩遊戲,聯繫感情、練習遊戲能力,同時也創造更多美好回憶。

3. 玩活動>創造一些特殊規則的活動。孩子很急躁不能等待?就來玩「很慢很慢的遊戲」,和孩子一起很慢很慢的說話、做動作、推車車等。孩子動作太慢?那就玩「快快遊戲」完成任務就可以蓋章或貼貼紙。

4. 聊聊天>孩子回家後說不出學校或生活中發生的事?年幼孩子不易記得太久前的事,可從當下眼前看到的事物開始練習,帶領孩子命名物品、描述顏色、食物味道等各種生活經驗。

透過正向鼓勵肯定、尊重明確的生活常規,以孩子當下發展能力制定學習活動,每個家長都可以是孩子的大腦訓練師!

文:廖羚雅/汐止國泰綜合醫院  臨床心理師 

(本專欄由新頭殼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共同合作)

臨床心理師 廖羚雅   圖:廖羚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