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爆炸時代,社會亂象也多,如何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成為現代人每天必修的課題,新頭殼特別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合作,推出三個專欄,由臨床心理師們執筆,為讀者們提供一塊心靈沉澱的園地,三個專欄刊出的時間分別為: 《愛情紅綠燈》: 每月 3, 13, 23 日刊出 《親情芬多精》: 每月 6, 16, 26 日刊出 《職場多巴胺》: 每月 9, 19, 29 日刊出

心理學研究顯示,原生家庭中所經歷的童年創傷,像是受暴、被虐、甚至遭性侵等,將可能深遠地影響一個人成年後對這世界的信任度與安全感,因此對其人際互動,乃至其伴侶與家庭關係,都會造成負面的影響,也有更高的機會罹患憂鬱症與其他身心疾病。

筆者曾帶領一個心理團體,在談及原生家庭的議題時,團體中某位成員A所提出的問題,以及成員們之間的回應,令我印象深刻。

A問大家:「如果父母親年老以後,不管因為身體或腦力衰退,當他掉東西或犯錯時,我可不可以甩他巴掌?」

成員B很快跳出來回應說:「當然不行啊,那是你爸媽耶!」

A的表情顯得有些不悅地繼續說:「那如果他犯錯之後還講不聽,我可不可以罵他『沒用的廢物!你滾出去死好了』!」

此時成員C也看不下去了,她回應A說:「你跟你父母親是有什麼仇嗎?老人家力不從心犯點錯,沒必要這樣虐待自己的父母吧!」

成員D可能看出一點端倪且回應了A:「我想你會問大家這樣的問題,應該有你的理由吧?」

A的眼眶已然泛淚,咬了咬下唇說:「我只知道一味講求孝道,是儒家思想最迂腐的古訓。他們在我小時候犯錯時,動不動便打我,把我罵得豬狗不如,還讓我跪在家門口,如果沒跪好就威脅要把我趕出去!」

他情緒越顯激動地接著說:「那為何當他們犯錯時,我不能也同樣打罵他們、教訓他們一下呢?」

此時團體成員們面面相覷,一時間也不知道怎麼樣回應A。

我跟A說:「我想,你應該在原生家庭成長的過程中,心裡受了不少的委屈與傷害,才會如此難過和氣憤吧!」

這時我看見A一眨眼,淚水便掉了下來。

坦白說,我心裡覺得A問的問題很有道理,同時也問得令人鼻酸。我想他內心真正想表達且吶喊的是:為何我的父母要或是怎麼可以用打與辱罵的方式傷害我呢?

一個孩子在被打罵時,心裡很容易連結到我是一個不好且不值得被愛的人,也同時撼動了如同房子地基般的自我價值感,那是一個人賴以為生的基本心理需求。自我價值一旦遭破壞後,日後往往需要耗費相當大的心力與時間,方才能療癒與復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壓力與情緒,為人父母更是如此,因此當孩子又犯錯或惹麻煩時,會有情緒與發脾氣乃人之常情。

然而當孩子犯錯時,請父母務必深思且注意自己究竟只是發洩個人情緒在孩子身上,抑或想要好好教導孩子明辨是非與解決問題之道?用意是圖自己一時的心理之快,或者試圖幫助孩子下一次可以表現更好與更進步?

當孩子犯錯時,為人父母得先有意識地覺知並照顧好自己的情緒,平住心且靜下氣來,再想方設法教導孩子,不因一時的情緒失控,造成孩子日後心中一輩子的陰影。

作者:李嘉修 臨床心理師/服務單位:清華大學諮商中心、杜華心苑心理諮商所、林正修診所、平衡身心診所

(本專欄由新頭殼與台北市臨床心理師公會共同合作)

李嘉修臨床心理師。   圖:李嘉修臨床心理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