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坊間有傳聞,賴清德去年開始籌劃《用行動帶來希望:賴清德的決策風格》這本書,就是為了參選總統,作者郭瓊俐今天表示,「這是完全沒有的事」,從文章字句可以看出,撰寫這本書時,賴清德根本還沒有決定要參選民進黨總統初選;這本書從去年八月開始訪談,設定的內容是為賴清德第二任台南市長的施政做完整紀錄,書還沒有寫完,賴清德就為九合一敗選負責,辭掉閣揆一職,後來才補充閣揆任內的作為,為賴清德兩階段的政治職務做完整的交代。因此這本書有三分之二是講台南市施政,三分之一講閣揆時期的事,「出這本書,絕對不是為了選舉。」
賴清德新書《用行動帶來希望:賴清德的決策風格》明天將舉行新書發表會,其中在「閣揆的五百天」一文中,賴清德說明他一上任就開始二修《勞基法》的原因,以及史無前例率行政團隊走遍全國22個城市,與地方政府團隊座談之後,對城鄉發展遭遇的各種困難,逐一提出解決之道。
「閣揆的五百天」文末也提到:「未來的道路要怎麼走,賴清德還沒有定論與決定。他一向是個不會為自己爭取的人,這樣的個性在政壇上很吃虧,但也因此讓他看淡權利名位。除非國家和民進黨迫切地需要他,他會義不容辭力戰到底。未來,賴清德是否和全國民眾相逢再言歡,值得觀察。」
以下是書摘內容:
看到民眾的需要,二修《勞基法》
堅持再修勞基法,源自賴清德在地方上遇到的諸多經歷。
賴清德擔任台南市長時,有一次參加一場告別式,走到禮廳前,門口有一群人,看到賴清德就對他說:「市長,我們現在都不能加班。」賴清德聽到這話,停下來和他們聊了幾句,他們說,因為一例一休,老闆不再拿工作給他們,因為不划算,他們跟老闆講要依照原來的方式(勞基法修訂前),老闆也不願意,因為怕被檢舉會受罰。
某天,賴清德到台南一間醫院探望一位朋友,發現醫院某處大排長龍、情況很混亂。原來以前病患需要抽血檢驗時,醫院會讓病患周六、日先去抽血,周一看門診時就可知道檢驗結果。但一例一休實施之後,醫院人力不足,取消周六、日提供抽血的服務,大家只能周一去抽血,因為要空腹八小時,每個人都是早上去,導致周一上午抽血櫃台大排長龍,老人家體力不好凍未條,家屬要花很久時間陪同排隊也很辛苦,整個醫院罵成一團。
還有一個勞工朋友跟賴清德說,因為老闆無法花費高額成本讓自己的員工加班,導致工人必須「交換」到別的工廠加班,才能多賺一點錢。有個新興行業因此而起,便是仲介工人去不同的工廠加班。如此大費周折,勞工更辛苦,領的錢更少。可見《勞基法》不僅影響到中小企業,更影響廣大勞工的生活。
賴清德就任閣揆後,率各部會全面檢視《勞基法》,盤點相關問題,展開一例一休修法程序。修法過程中,不斷蒐集地方政府與立法院朝野立委的意見,也蒐集勞工個人、工會團體、企業、企業團體及各國商會的建議。經過充分的準備,2017年12月7日行政院會之後,賴清德親自主持記者會,說明在保障勞工權利不變的情況下,必須立即修改《勞基法》的理由。
這場記者會,賴清德沒有任何講稿或談參資料,完全基於他對勞基法修法內容的深入了解,做了一場即席演講。
賴清德指出,去年朝野出於善意修改《勞基法》,縮短工時及改善勞動條件,但也意外蹦出一例一休的制度。他曾擔任地方首長,深刻瞭解台灣140幾萬家的中小企業,之所以可提供800多萬個工作機會,成為台灣經濟發展的基礎,甚至世界的隱形冠軍,所依靠的除了自身的創新思維外,就是這一套彈性的勞動體制,不只資方要求,勞工也要求這套體制 。
他說,自一例一休施行以來,資方透過各管道反映企業經營的困難,許多基層勞工也因一例一休限制或虛擬工時,喪失加班機會;勞工收入減少後,為維持家計,很多人不得不另外打工,更累、更辛苦也更忙碌。
賴清德指出,勞基法修法以「四不變」捍衛勞工權益,以「四彈性」給予企業經營和勞工工作安排彈性。這樣的修法符合「保障勞工權益、給予資方彈性」,也符合「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打造安全又彈性的勞動體制。
《勞基法》再修正案2018年1月在立法院三讀通過,雖然因為某些因素,未能完全依行政院版本修法,但透過鬆綁七休一規定、休息日加班工時核實計算、放寬單月加班工時上限至54小時、特休假得遞延、輪班間隔縮短至8小時等方式,至少讓勞雇雙方有適度的彈性運作,解決一例一休實施近一年來,帶給產業界的紛擾。
2019年1月,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與華爾街日報共同發布《2019經濟自由度指數》(2019 Index of Economic Freedom),台灣在180個經濟體中,排名第10名,較前一年大幅提升3名,在亞太地區43個經濟體中,名列第5,優於日韓。這是傳統基金會2008年改變評比方式以來,台灣的最佳成績。其中因勞基法再修正,調整勞動條件以兼顧勞資雙方權益,促使勞動市場彈性提升,讓台灣在「勞動自由」評比項目大幅進步6分,是總體排名提升的最主要原因。
走遍全國22城市,腳踏實地完成七項任務
賴清德也史無前例,率領行政團隊走出行政院,利用周末假日,走遍全國22個城市,與地方政府團隊座談,一一聽取前瞻基礎建設及長照2.0的執行情況,以及城市發展所遭遇的各種困難。他也造訪各產業代表,瞭解產業發展困難,一項一項務實的擬出解決對策。
賴清德走訪各縣市聆聽意見,這種接地氣的做法,讓他更深刻了解城鄉差距與區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因此,他成為第一位為非直轄市政府同仁爭取職等提高的行政院長。他親自拜訪考試院長伍錦霖,提出訴求及説帖,行政院也迅速提出「公務人員及警察官職務列等調整建議案」,獲考試院會通過。此舉不但提高基層公務員的士氣,也讓地方政府可以用到更優秀的人才。
雖然早在1997年修憲後,移除台灣省政府的編制(簡稱凍省),但凍省之後20年,縮編在行政院之下的台灣省政府機關單位,每年還是編列業務預算並維持一定員額。賴清德擔任閣揆後,直言到現在還有台灣省政府是「不正常」的。在他的魄力指示下,107年度台灣省政府預算正式歸零,人員全部完成移撥,台灣省政府從2018年7月起,真正走進歷史。賴清德也帶領部會首長夜宿中興新村,啟動中興新村活化工作。
主掌龐大複雜的全國最高行政機關,千頭萬緒的工作,賴清德腳踏實地、有條有理的完成;許多政策有褒有貶,賴清德也虛心接受,勇於承擔。他的民調一直比蔡英文總統高,但是賴清德永遠謙虛地表示:「橘子和蘋果無從比較,總統的工作較為艱難。」
為九合一選舉,負起政治責任
2018年底的九合一選舉,面對民進黨敗選,賴清德負起政治責任,第一時間請辭,且堅定離開行政院,讓總統可以大破大立。無論是民進黨內、工商企業界,都有很大音量希望賴清德留任,但是他堅定負起政治責任,因為他認為,民主政治就是責任政治,負起政治責任是最高的價值。
表達請辭意願後,賴清德並沒有像過去有些閣揆,敗選後立即收拾辦公室一走了之,反而顧全大局留任一個多月,完成2019國家總體發展計劃、核定歡迎台商回台投資行動方案、雙語國家等攸關台灣下一代發展的重要政策。他也依立法院原先排定的議程,到立法院做普悠瑪事件專案報告並備質詢,負責任完成各項公投結果的後續處理,提出敗選原因檢討,最後等立法院通過108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後,才放心辭職離開。
2019年1月11日,賴清德率內閣總辭,致詞時他指出,已完成當初蔡英文總統交付的七項任務。他感性地說,擔任閣揆這段日子,他和閣員共同遭遇0206花蓮地震,0823南部水災、1021東部普悠瑪事故的磨難及辛苦,有失去當然也有收穫,但為建設國家、發展經濟、造福人民及壯大臺灣,無怨無悔。或許之前播下種子無法在任內看到開花結果,但許多已在萌芽階段,也有很多已含苞待放,相信假以時日,國人會看到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
賴清豪氣地和大家相約,「在壯大台灣的路上再度相逢」之後,離開行政院。
當初一個人帶著隨扈,輕車簡從,自台南搭高鐵到台北就任行政院長;近五百個日子之後,他和專程到台北接他的台南郷親,一起搭4小時的遊覽車回台南,之後便低調在台南生活。
對於近五百個日子的行政院長任期,賴清德「堅定的到來,堅定的離去。」除了對外公開的說法外,其實在賴清德內心深處,他去留的考量點都是為了台灣、為了民進黨。當初他為了挽救執政困境而接任閣揆,對他來說,每一天都是寶貴的機會,他懷著善意接任閣揆,也帶著這樣的善意,為九合一敗選負責,堅定地離開。
未來的道路要怎麼走,賴清德還沒有定論與決定。他一向是個不會為自己爭取的人,這樣的個性在政壇上很吃虧,但也因此讓他看淡權利名位。除非國家和民進黨迫切地需要他,他會義不容辭力戰到底。未來,賴清德是否和全國民眾相逢再言歡,值得觀察。
賴清德新書《用行動帶來希望:賴清德的決策風格》作者郭瓊俐駁斥,籌劃新書並非為總統選舉。 圖/郭瓊俐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