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是一種視神經病變,會導致視野缺損,疾病末期中心視力受損,甚至喪失光感而失明。青光眼是導致不可逆失明的首要原因,盛行率會隨著年齡增加而上升。醫師表示,以往40歲以上為青光眼高風險群,但隨近視率提升,青光眼年齡層開始逐漸下降。

根據衛福部統計,104年全台就診中的青光眼患者約34萬人,占總人口的1.6%,當中40歲以上的患者共有29萬人,約佔該年齡層的2.7%;台北榮總也針對石牌地區老年人眼疾方面進行普查,發現70歲以上,每10個人就有1人罹患青光眼,但卻僅不到3成知道自己有問題。

台北榮總眼科部醫師柯玉潔指出,「平穩的眼壓」控制是減緩青光眼患者視神經功能繼續損傷的首要方法,初期大多以點藥降低眼壓,當藥物和雷射治療都無法有效控制眼壓,視野及視神經仍持續惡化時,就得考慮接受青光眼手術。

柯玉潔表示,傳統手術會在結膜留下6到8mm的傷口、鞏膜傷口約3到5mm,術後明顯眼紅且縫線易導致刺痛感,加上術後初期約3個月視力不穩定,很多患者不願動手術;微創青光眼手術則是利用微細的中空軟導管,將眼睛的房水從前房引流到結膜組織間以降低眼壓,經由2毫米的角膜切口,以注射器將支架經由前房角穿透鞏膜輸送到結膜下,手術時間約30至60分鐘,無結膜傷口、角膜傷口約2mm,術後刺痛感輕微,對患者來說壓力較小。北榮去年3月至今已完成48例手術,71.4%的患者術後達到穩定的眼壓控制,53.3%的患者可脫離青光眼藥物使用。

柯玉潔提醒,罹患青光眼絕大部分與基因、遺傳有關,並隨年紀增加而增加,建議40歲以上的人,定期做眼睛篩檢,檢查視神經變化,若有家族史、特定疾病須使用類固醇、高度近視者人為高風險群,應更早做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