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大學老年學研究所跨領域學分學程「老化與生活」今(13)日舉辦成果發表會,回顧開課3年的成效。授課副教授陳麗光透露,曾要學生戴上塗了凡士林的眼鏡穿針線,或戴手套拿筷子夾豆子,實際感受老人家視力不清、手部不靈活的狀況,學生才發現「原來老人家不是故意動作遲緩,而是力不從心。」

「老化與生活」成果發表會,除了醫學院師生外,也吸引其他院系師生、校外人士參與,現場座無虛席。老年所所長盧豐華指出,學程招收對象為全校學生,103學年開辦以來學生數年年成長,最初39人,第2年上升到86人,第3年98人,修課學生在就學期間修滿課程要求的15個學分數,即可獲得證書。

盧豐華並表示,台灣邁入高齡社會,該課程希望學生正確了解老人家的身心狀況及面對的問題,建立良好世代關係。也鼓勵老師跳脫原有專長跨入不同領域,擴展視野。課程以「食衣住行育樂」等面向設計,結合理論與實務。有學生修課後對老年議題產生興趣繼續報考老年所,累計至今錄取3人。

陳麗光強調,20多歲的年輕人很難想像「老」是怎麼回事,需要給學生具體的想像與感受,上「老化與生活綜論」時特別邀請醫師參與,醫學名詞也轉為生活化的形容,如「肺功能下降」就以走路會喘、會累來說明。也有學生到社區與老人家互動,問老人家「今年幾歲」,一連問了7、8次,重聽的老人家才勉強聽懂,感受到老人家的無奈。

副教授邱靜如則指出,自己教「高齡者的食物與營養」,課程規劃以健康到疾病高齡者的營養需求等,理論外也安排讓學生設計菜單等實作課,同時帶學生進入社區與長輩互動,學生發現老人家常會想透過食物為健康把關,有人問「可不可以與孫子吃同樣的零食」,「健檢後身體不太舒服,吃什麼食物可以改善」、「保健食品怎麼吃」等,這樣的互動讓學生了解到高齡者的食物與營養,需要年輕人多關懷,也從中學習到各種營養知識。

老年學研究所跨領域學分學程「老化與生活」成果報告,還包括王新台教授「高齡者的衣物與穿著」、劉立凡教授「高齡者的居住與環境」、翁慧卿教授報告「高齡者的行動與交通」、陳麗光副教授「高齡者的教育與學習」、范聖育副教授「高齡者的樂活與休閒」等,全面剖析老年生活各項問題。

成功大學老年學研究所跨領域學分學程「老化與生活」舉辦成果發表會,回顧開課3年的成效。   黃博郎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