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1987年各國簽訂蒙特婁議定書(Montreal Protocol)之後,臭氧層正在漸漸自我修復,但今(8)日有研究指出,人口最稠密地區上空的臭氧層破洞卻漸漸變大,這樣的研究結果也跌破專家眼鏡。
根據法新社報導,為了避免工業產品中的氟氯碳化物對地球臭氧層繼續造成惡化及損害,各國1987年簽訂蒙特婁議定書(Montreal Protocol),氟氯碳化物多出現於工業性噴霧之中,這種噴霧會分解高層大氣的臭氧,南極洲上空的臭氧層破壞尤其嚴重,近30年之後,南極洲上空和平流層上層的臭氧洞都明顯出現修復跡象。
但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研究員William Ball在《大氣化學與物理學》期刊中提出新研究,研究人員以數個衛星量測得的數據為基礎,估算臭氧又減少了0.5%,在熱帶和中緯度地區人口稠密處平流層下層,約10到24公里上空的臭氧分子在慢慢分解,他更進一步表示:「臭氧層還沒開始復原,事實上,情況變得比20年前還更糟一點。」William Ball說,若獲證實,這將代表臭氧層耗損程度「當前是史上最嚴重」。
研究共同作者、倫敦葛拉漢氣候變遷和環境研究所副所長Joanna Haigh表示:「臭氧層破壞情況比蒙特婁議定書實施前來得輕微,但這些地區的紫外線輻射更強,也有更多人居住。」但目前平流層下層臭氧之所以減少的原因還不明朗,研究人員猜測,可能與氣候變化造成大氣環流改變有關,當然也可能與雷電天氣或工業排放的物質相關,但不論如何,這一個現象值得關注,而這樣的變化將對人類和生態系統有什麼樣的影響,亟待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