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推出兒少儲蓄專戶政策,但卻遭質疑弱勢家庭哪來錢儲蓄?總統蔡英文今(1)日則在臉書辯護指出,這些儲蓄的錢可能來自親人、政府、社福機構、慈善或宗教團體,既然家長願意幫孩子未來儲蓄,政府就應該更鼓勵,讓更多貧窮家庭的孩子。
行政院會昨(30)日通過「兒童及少年未來教育與發展帳戶條例」草案,為貧窮兒童設立個人帳戶,以2016年1月1日以後出生的列冊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兒童及少年、長期安置的兒童及少年為實施對象,由家長和政府共同儲蓄,至年滿18歲後成為他們的第一桶金。
對此,蔡英文在臉書發表「一起拉弱勢兒童一把」短文。她說,還沒擔任總統時,在內部的一場政策會議上,提出了政府協助弱勢兒童對等儲蓄的構想。這個構想成為競選政見,並落實在去年開辦的「兒童與少年未來教育及發展帳戶」上。
她說,透過這個方案,政府會支持低收入、中低收入戶,或家庭變故被長期安置的兒童,只要家長每年最高存入一萬五千元,政府就會在專戶存入同等金額。現在,已經有超過2500名兒童申請開立帳戶。昨天行政院也完善法制化工作,將送請立法院審議。
蔡英文說,有人會問說,弱勢家庭「生吃都不夠了」,那來的錢可以儲蓄。她了解,很多窮苦家庭沒有多餘的錢為孩子的未來儲蓄。但是,也確實看到有些家長會把孩子過年過節領到的紅包或獎學金,一筆一筆存到撲滿,或銀行帳戶裡。
蔡英文說,這些錢可能來自親人、政府、社福機構、慈善或宗教團體,既然家長願意幫孩子未來儲蓄,政府就應該更鼓勵,讓更多貧窮家庭的孩子,可以經由家庭,社會,國家的合作,讓他們長大時可以擁有升大學或創業的個人基金。
蔡英文說,這個計畫,也開放給社會各界一起參與,給弱勢家庭更多支持跟溫暖,讓更多人能夠加入這個儲蓄計劃,政府也能夠因此擴大照顧的對象。未來,政府會透過各地方政府社會局的社會福利服務中心或家服中心的社工協助,從提供諮詢、整合資源到建立連結,讓這些家庭不孤單,有信心為孩子累積未來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