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大戰後,日本為了推動南進政策,將台灣作為基地,對南洋進行詳細的調查與研究,保留了當時許多關於東南亞的詳細資料,這些珍貴資料目前由國立台灣圖書館收藏,館方最近將珍藏近一世紀的南方資料公開展出,讓大家一窺半世紀前的東南亞面貌。

寫一本「動植物圖鑑」要多久?憑藉著對動植物的熱愛,這本《安波那博物誌》從17世紀寫到了18世紀, 1705才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出版,這部傑作的作者是德裔荷蘭植物學家朗佛安斯(Georg Eberhard Rumphius),對於動植物充滿興趣的他受僱於荷蘭東印度公司, 1653年前往蘭領東印度(今印尼)的安波那島,著手進行蘭領東印度的第一本動植物圖鑑。

但由於環境險惡,氣候不穩,朗佛安斯在繪製圖鑑的過程中,經歷了喪妻之痛,寶貝女兒也先一步離她而去, 之後的他不僅失明,著作甚至一度意外被燒毀,經歷了數十年,這本含著朗佛安斯的血汗淚的作品才出版問世,而台灣圖書館所藏的這本《安波那博物誌》是初版,不僅深具史料價值,也是當時日本國內唯一的一本,也將於這次特展首度公開與世人見面。

國立台灣圖書館「台灣學研究中心」保留了許多來自南方資料館的史料,包括東南亞國家的社會、人文、自然科學、動植物、風土民情、生活樣態與當地建築物照片資料,這些珍藏近一世紀的南方資料即將首度公開。台灣圖書館館長鄭來長表示,國家正在推動新南向政策,台圖的南方資料豐富,可作為了解東南亞國家的重要參考資料。

另外台灣圖書館也邀請國內長期從事戰前南方資料研究的學者: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鍾淑敏副研究員進行專題演講:「從帝國的南隅望見南方」,為大家揭開南方資料館的神祕面紗,並解讀南方資料中的精采故事。

世界第一次大戰之後,日本為了推動南進政策,將台灣作為基地,對南洋進行詳細的調查與研究,圖為當時熱帶產業調查賄所留下的各種調查結果。   圖:台灣圖書館/提供

當時日治時期的南洋興發及關係會社事業一覽。   圖:台灣圖書館/提供

德裔荷蘭植物學家朗佛安斯(Georg Eberhard Rumphius)的《安波那博物誌》出版。   圖:台灣圖書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