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資政府大樓強震倒塌 揭露中資工程脆弱本質
泰國曼谷洽圖洽區一棟由中泰合資公司承建的30層泰國審計長公署(OAG)建案,近日於緬甸28日發生的規模7.7強震後倒塌,造成多人死亡與失聯。該建案由義大利-泰國發展公共有限公司(ITD)與中國中鐵十局(泰國)有限公司合組的ITD-CREC合資企業擔任總承包商。中鐵十局曾於2024年高調發文慶祝封頂,並將其標榜為在泰國的「代表性工程」。但災難發生後,原文迅速刪除,揭示中國國企一貫將功勞攬上身、將責任撇得一乾二淨的處事模式。
市長發言突顯中資建案信心崩潰
媒體團隊赴泰採訪期間訪問曼谷市長查察。當被問及曼谷有諸多興建中高樓,為何唯獨此棟倒塌時,查察直言「這是個好問題」。他坦言此事件必須深刻檢討、從中學習,但對倒塌原因並無定論,仍需等待調查結果。此番回應反映地方政府對中資建案品質存有疑慮,也折射出中方對關鍵工程資訊的不透明與技術審查的空洞。
中鐵十局為輸出風險的「一帶一路」旗艦國企
中國中鐵十局隸屬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而中鐵則為國務院國資委旗下大型央企,是「一帶一路」政策的核心執行者之一。多年來中國藉由「基建外交」在全球拓展影響力,吹捧效率與低價競標為其競爭優勢,卻迴避對品質與安全的基本承諾。其實質是以國家補貼推動產能輸出,將建設風險與社會成本外包給合作國家。
現場跡象揭露偷工減料與結構性腐敗
根據現場影像與媒體報導,大樓整層樓板垮塌、鋼筋搭接過短、缺乏竹節結構,灌漿痕跡極差,鋼筋表面甚至無混凝土附著。這些跡象顯示結構早已潛藏嚴重缺陷,遠非強震所能單獨導致。業界人士指出,這類「豆腐渣工程」往往來自偷工減料、驗收造假與監管失能,更根源於中國國企工程體系結構性腐敗與缺乏透明問責。
刪文切割反映體制性推諉卸責
更值得警惕的是,中鐵十局未對事故做出任何說明,僅選擇悄然刪除原先用於宣傳的文章,反映出中國國企在面對國際醜聞時慣用的「冷處理」與資訊封鎖策略。從東非鐵路、斯里蘭卡漢班托塔港到巴基斯坦發電廠,幾乎每個中資工程都有政治意圖與品質疑慮雙重隱患。一旦出事,中方便以沉默與割席方式規避政治與經濟責任。
一帶一路與中國製造難洗脫粗糙劣質標籤
儘管中國宣稱「一帶一路」能帶動區域經濟發展,但實際上,其輸出的不只是資金與勞工,更是缺乏安全標準的技術與政治風險。「中國製造」在國際公共工程中仍廣受「便宜但不可靠」的印象所困。泰國此案不僅暴露出中國對外工程輸出背後的品質赤字,更提醒各國:當中共政企體制與地方貪腐勾結、監理機制薄弱時,「合作」的代價往往是毀滅性的後果。

(文章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Newtalk新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