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父在228事件罹難的台北市長柯文哲,今年參加228事件中樞紀念儀式時回答記者有關如何落實轉型正義的問題時表示,歷史資料用平和、中立的態度公開、不要有政治目的,「這樣就好了」。很可惜,他對轉型正義的理解實在不足。

旅德記者林育立在他的大作《歐洲的心臟:德國如何改變自己》一書中,有1/3的篇幅在描述德國的轉型正義。以東德為例,德國在統一後耗費極大的力量整理檔案,並不是只為了和平公開,而是為了「釐清」(Aufarbeitung):「釐清不堪的過去需要勇氣,史塔西檔案局給民眾翻閱自己案底的機會,迫使加害者面對責任,也使受害者直視人性的黑暗,從此雙方都不用繼續活在欺騙中,提高對話的意願。當社會持續不斷地提醒自己不要忘記過去的不正義和不人道,對是非和公義的想像漸趨一致時,自然就能告別陰謀論和對立,走出獨裁」(林育立,2017: P. 182)。

要釐清什麼呢?「各機關主管得向檔案局提出詢問,釐清旗下員工在東德時代與史塔西(國家安全部)的關係,對象包括司法人員、軍官、公務員、議員、公法人董事和選務人員等。如果檔案局發現某人確實是線民,例如曾經私底下向史塔西報告同事的舉止和行蹤,或擔任監視同學的職業學生,就會出具報告和檔案影本,說明他和史塔西合作的時間長短、方式,以及當年被吸收為線民的背景,供各單位參考。…有上萬人因當過史塔西的線民被革職或調職」(林育立,2017: P. 220)。

值得注意的是,這絕對不是單純公開檔案而已,還包含追究責任:「1990年10月3日,東西德統一,從此東德成了冷戰留下來的歷史名詞,也被視為是踐踏人權的獨裁國家。先鋒隊解散,軍訓課廢除,情治檔案開放,黨產歸還和歸公。政府全面清查公務員和特務的關係,連前國家領導人也面臨司法審判,民主轉型後的正義,正一步步實現」(林育立,2017: Pp.189-190)。

轉型正義並非只追求歷史資料和平公開!國際轉型正義中心(The International Center for Transitional Justice)指出,轉型正義並不是特定的正義類型,而是要在歷經衝突與國家鎮壓之後的轉型期間追求正義的舉動。藉由追究責任並賠償受害者,轉型正義承認受害者的權利,提升公民對國家的信任,並強化民主法治。

台大歷史學系教授花亦芬在其大作《在歷史的傷口上重生:德國走過的轉型正義之路》指出:「轉型正義主要牽涉到兩個領域,一是司法,一是歷史。換言之,除了在民主法治體制上必須處理『司法平復』及『不當黨產』的問題外。『歷史記憶』與『檔案開放』是另外兩個重點」(花亦芬,2016: P. 22)。

轉型正義不是只要追求歷史資料而已,追究責任也同樣重要。唯有究責,社會才能真正深切檢討,不再重蹈覆轍。想要「不再悲傷、不再仇恨、不再對抗,從此更和諧、更團結」(柯文哲在今年228的談話),絕對不能止於公開檔案。該追究的,就不應該河蟹!

轉型正義之所以重要,是因為人權在先前的階段曾普遍地受到侵害。受害者有權利見到加害者遭懲罰,有權利知道真相,並且接受賠償。系統性地侵害人權,受到影響的並不只是直接的受害者,也衝擊到整體社會。因此,國家有責任確保公權力侵犯人權的行徑不會再度發生。也因此,直接涉入侵害人權的政府組織乃至未能阻擋政府侵害人權的官署,都是國家有義務改革的對象。

公開歷史資料只是第一步,追究失職公務員責任、檢討體制上的問題、賠償受害者的損失都是轉型正義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