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紐約時報》、《彭博社》等 20 日報導,美國總統川普擬在 10 月 1 日前對美國務院進行深度重組,包括停止美國在非洲的幾乎所有外交運作,縮減駐加拿大團隊人員,大幅裁撤負責氣候變化、難民、人權等事務的機構等,以減少「浪費、欺詐和濫用」。

當地時間 20 日晚,美國國務卿盧比歐在社交媒體上反駁稱,有關報導是「假新聞」。但美媒指出,美國務院內部也有聲音懷疑,裁員重組一事仍然箭在弦上,這份被事先洩露出來的、頗為「激進」的檔更像是個「煙霧彈」,為的是雇員能更好接受後續真正的改革方案。

據悉,有關美國務院架構改革的事情,已經在美職業外交官圈子內流傳許久,《紐約時報》等 20 日最新披露的 16 頁白宮行政命令草案,只是川普政府內部最近流傳的幾份內部檔案之一。

美國DOGE的大裁員,也引發民眾恐慌。圖為美國國務院。 圖 : 翻攝自國務院官網

但據《彭博社》稱,如果這份草案最終得以實施,將成為美國務院自 1789 年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重組之一。

具體而言,川普政府計畫取消幫助美國制定、頒佈對外政策的眾多「地區事務局」(regional bureaus),重新劃分 4 個「小組」(corps,通常用作軍事術語)負責相關工作:

歐亞小組負責歐洲、俄羅斯和中亞國家事務;中東小組負責阿拉伯國家、伊朗、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拉美小組負責中美洲、南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印太小組負責東亞、東南亞、印度、孟加拉、斯里蘭卡、尼泊爾、不丹和馬爾地夫。

《紐約時報》說,其中最重大的變動之一,應屬取消原本負責撒哈拉以南非洲政策的非洲事務局。取而代之的將是一個規模小得多的非洲事務特使辦公室,向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報告。該辦公室將專注於少數幾個問題,包括「協調反恐行動」。

根據草案,所有駐撒哈拉以南非洲的「非必要」使領館須在 10 月 1 日前關閉,美方外交人員未來將以「有針對性的、任務驅動」的部署方式,被派遣至非洲。此外,美政府將設立新的北美事務辦公室,負責在加拿大的外交活動。該辦公室將由盧比歐領導,但管理團隊將「大幅縮編」,美國駐渥太華大使館的人員也將減少。

美國國際開發總署(USAID)面臨大幅裁撤。 圖:翻攝自騰訊網

民主、人權和勞工局,人口、難民和移民事務局以及國際組織事務局都將被裁撤。負責接受前 2 個事務局工作彙報的副國務卿一職,以及氣候問題特使一職將被取消,負責公共外交和公共事務的副國務卿辦公室也將被撤除。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的剩餘人員,則將被併入原本 USAID 下屬的人道主義援助局中。

但草案要求新設一個負責「消除跨國威脅」的副國務卿職位,來監管緝毒政策及相關事務。

根據草案的說法,上述措施是為了對美國務院進行「有紀律的重組」,「精簡任務交付」,同時減少 「浪費、欺詐和濫用」。為此,草案要求各部門更多利用人工智慧(AI),協助起草「政策制定」和「行動規劃」檔案,並終止當前「過時且混亂」的、外交官在不同國家輪換工作的模式。

草案為外交人員遴選制定了新的標準,包括其外交政策願景必須「與總統保持一致」,他們可以在申請期間就選擇在哪個地區小組工作,並一直留在那裡。

美國國務卿盧比歐。 圖:翻攝盧比歐官網 (資料照)

《彭博社》指出,草案還要求限制富布賴特獎學金的發放範圍,只考慮攻讀國家安全事務相關碩士專案的學生,並優先考慮那些教授「重點語言」的專案,包括漢語、俄語、波斯語和阿拉伯語。另外,草案將終止美國教育部與傳統黑人院校霍華德大學合作的獎學金項目。

熟悉該計畫的現任和前任美國官員表示,在簽署行政命令的同時,白宮還計畫裁減職業外交官和在華盛頓總部工作的美國務院公務員的數量。

官員們說,該部門將開始讓大量員工帶薪休假,並發出解雇通知,不願接受新的工作模式的現任外交官可以在 9 月 30 日前申請拿「買斷金」離職。

《彭博社》評價,這些提議延續了川普政府對美國在全球多邊秩序中角色的否定態度。

目前,白宮尚未對上述報導進行回應。但盧比歐 20 日在社交平臺X(原推特)上轉發《紐約時報》的報導,說:「這是假新聞。《紐約時報》又被騙了。」

美媒報導,馬斯克(左)與盧比歐(右)為了裁員問題在內閣會議中爆發衝突。   圖 : 翻攝自騰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