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持續進入高強度對峙階段,儘管戰場上傳出「短暫停火」聲音,俄軍卻利用局部戰線的「平靜」推進攻勢。根據烏克蘭軍方掌握的資訊,俄軍正試圖清除水障,鋪設臨時道路,並動用逾 10 輛卡瑪茲(KAMAZ)工程車與步兵車輛向前線挺進,顯示其戰略意圖並未鬆動。

然而,俄軍在多線戰場上屢遭重創。包括一支由無裝甲 UAZ 車輛組成的突擊縱隊在 Siversk 前線被殲滅,南線更有一部俄軍 BUK-M1 防空系統被摧毀。而在 Toretsk 方向,烏軍無人機部隊幾乎「無時無刻」地執行任務,拍下大量俄軍最後時刻的畫面,展示烏軍無人系統在戰場上的壓倒性優勢。

根據統計,俄烏戰爭至今烏軍累計殲敵超過 94 萬人,甚至有俄電報頻道報導指出,近日多達 150 名俄軍逃離克拉斯諾達爾軍營。

烏克蘭也正著手重塑被佔領區行政架構。總統澤連斯基宣布在頓涅茨克州新增 10 個臨時軍事行政機構,其中包括戰略重鎮馬里烏波爾,顯示烏軍可能將在近期針對該地發起反攻。

俄方內部困境重重,儘管俄羅斯國防部提高簽約金招募兵力,但同時大幅削減陣亡士兵的撫卹金,引發基層軍人不滿。而俄國最高法院更授權阿富汗塔利班在俄境內開展軍事活動,使俄境內安全風險上升。

國際政治角力也同步加劇,《紐約時報》與《華盛頓郵報》均披露,美國正透過秘密協商嘗試逼迫烏克蘭接受「割土停火」方案,甚至傳出願意承認俄羅斯對克里米亞的主權控制。川普陣營更由「特使」威特科夫出面與俄方私下接洽,主張「停戰即選舉」、「烏東不得加入北約」、「解除部分制裁」等條件,惟俄羅斯認為未達其戰略目標,態度愈發強硬,甚至要求烏克蘭「去軍事化、去納粹化」並迫使澤連斯基下台,幾等同於要求烏克蘭「無條件投降」。

相較之下,歐洲盟國選擇轉向投資烏克蘭本地國防工業,走向「授人以漁」模式,協助烏克蘭建構長期自製武器能力,維持戰力續航。

南線有一部俄軍BUK-M1防空系統被摧毀。   翻攝自 X NOELREPORTS

根據烏克蘭軍方掌握的資訊,俄軍正試圖清除水障,鋪設臨時道路,並動用逾 10 輛卡瑪茲(KAMAZ)工程車與步兵車輛向前線挺進。   翻攝自 X NOELREPORTS

俄烏戰爭至今烏軍累計殲敵超過 94 萬人。   圖:翻攝自 @nexta_tv X 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