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中國的經濟市場成長趨緩,而觀察幾位經濟代表人物的動作便可窺知一二,例如香港富商李嘉誠便是一例,根據《華爾街日報》報導,李嘉誠正不動聲色地在降低對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依賴。

李嘉誠在2011年開始減少在中國的房地產投資組合,還出售部分港口和香港的零售資產。李嘉誠旗下的兩個企業集團包括和記黃埔(Hutchison Whampoa Ltd.)和長江實業(Cheung Kong Holdings Ltd.),陸續將投資重心轉向歐洲,過去18個月他投資了200多億美元進行各種交易,包括收購英國第二大移動運營商、一家荷蘭連鎖藥店和一家英國列車車廂製造商,同時,李嘉誠還和他旗下的義大利電信公司與更大的競爭對手合併。目前這些交易的規模都超過李嘉誠過去10年來在歐洲進行的所有交易收購的總和。

在2012年,李嘉誠在歐洲的營收就超過大中華地區,2014年,歐洲地區的營利佔和記黃埔總營利達到42%,大中華地區則降至30%。從李嘉誠的舉動可以發現,李嘉誠認為在歐洲可以獲得比中國更多的利潤,投資者想從中國經濟繁榮期獲得高回報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目前中國經濟成長逐漸放緩,中國呈現股價下跌、人民幣突然貶值的危機,也讓投資人認為李嘉誠的舉動非常有先見之明,也有人說李嘉誠的過人之處正在於出售的時機。

根據《富比世》的估算,截至2015年9月5日,李嘉誠身家為248億,而李氏商業帝國被大略分為幾大板塊:房地產、電信、港口、基礎設施、零售和能源業,今年李嘉誠更將兩家旗艦公司整合為長江和記實業有限公司(CK Hutchison Ho ldings Ltd., 0001.HK, 簡稱:長和),同時脫離房地產業務成立另一家公司─長江實業地產有限公司(Cheung Kong Property Holdings LIMITED ,1113.HK)。根據估算,這些公司的市值合計大約770億美元。

過去在中國國家領導人鄧小平改革開放以來,李嘉誠是首度打入中國市場的海外地產商之一,也與江澤民、胡錦濤保持良好的關係。不過,根據知情人士表示,李嘉誠與現任中國領導人習近平的關係沒有那樣親密。在2012年以來,李嘉誠就沒有在中國進行大規模的土地併購,同時他也出售了商場和一些住宅開發項目。也有報導指出,李嘉誠離開中國正是因為他在中國的影響力減弱。

近年中國的地產龍頭已經崛起,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Dalian Wanda Group Co.)董事長王健林成為中國首富,因為市場競爭加速,李嘉誠已經喪失了他在20世紀90年代所享有的建築技術優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