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售的新鮮雞蛋琳琅滿目,你知道怎麼挑出好蛋嗎?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指出,雞蛋品質與其「生產系統」息息相關,也就是說母雞如何被飼養、對待才是雞蛋品質的關鍵。她表示,國內對生產系統的標示非常混亂,希望農委會能制定明確的標示規範,使國內少數的放牧、平飼業者能夠在標示上與傳統格子龍飼養有所區隔,讓消費者可以自行選擇令人放心的蛋品。

動物社會研究會今天上午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呼籲農委會儘快制定雞蛋「生產系統」標示規範,讓消費者可以依喜好挑選不同生產系統的蛋品。陳玉敏表示,善待蛋雞才會有好的雞蛋,因此歐盟已經在禁止不人道的格子籠飼養方式,也規定必須在外盒上標示生產系統。

陳玉敏說,國外推動生產系統標示行之有年,在國外的蛋盒上可以看到:格子籠(battery cage)、豐富化籠飼(enriched cage)、平飼(barn)、放牧(free range)、有機(organic)等標示,讓消費者可以自行選擇。

不過檢視國內蛋品的標示,陳玉敏表示失望,根據動物社會研究會收集市售66種蛋品,8成5(56件)沒有在外盒標示生產系統,2成5(17件)未註明來源牧場,至於1成5(10件)雖然有標示生產系統,但是用語不一使消費者無從判斷其意義,像是「六星級畜舍」、「來自德國無污染環保雞舍」等。

陳玉敏也指出,許多蛋品外盒放上許多標章,但很多標章的真實性令人質疑,66件蛋品就有15種標章,其中只有「CAS」、「TAP產銷履歷農產品」、「有機農產品」、「HACCP」等有法源依據,其他標章的查驗機制不明且不公開,令消費者難以對其產生信心。

現場請到數位採用非格子籠飼養蛋雞的業者,他們表示,雞和人一樣,給牠友善的環境,才會得到健康的雞蛋。業者抱怨在標示混亂的情況下,友善飼養的產品無法有效被消費者辨識,因此難免會讓農民不願投入高品質的飼養方式,希望農委會能儘快訂定規範,讓消費者能選擇高品質的蛋品。

農委會畜牧處動保課課長林宗毅坦言,歐盟花了20年時間推動生產系統標示,台灣要推動不太可能馬上就做到,需要從長計議。他也指出,農民要轉型為放牧或平飼等生產系統,會導致生產成本大增,也會連帶使蛋價暴漲,這對99%都是籠飼的蛋農來說是一大負擔。

主婦聯盟環保基金會生活消費合作社理事主席黃淑德說,事實上友善飼養的雞蛋並沒有想像中的昂貴,每顆蛋只比傳統籠飼多1元左右,相信這是消費者負擔得起的價格。她認為,雖然目前台灣99%雞蛋仍是以格子籠飼養,但如果標示明確讓消費者可以選擇,應該可以帶動農民轉型為友善飼養,因為其產品品質會提昇,售價也可以賣得更高。

影片內容為不同蛋雞飼養方式之介紹,由動物社會研究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