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踢爆台灣出現首例疑似狂牛病致死個案,衛生署卻隱匿疫情長達半年以上的《財訊》雜誌,今(22)日又爆出,即使疫情已經曝光,美牛檢疫程序卻依舊鬆散,甚至「進口美牛3萬噸,卻僅檢驗18件」。

台灣第1例疑似新型庫賈氏病(即人類狂牛症)致死個案,日前經財訊雜誌批露,病例資料遭到衛生署隱匿長達半年以上。而在開放美牛進口時,馬政府信誓旦旦的宣稱將採取「三管五卡」,甚至要派獸醫至美國肉品工廠檢查,嚴格控管美牛進口。但這些支票是否兌現?《財訊》今日又爆料指出,相較於美牛進口量,政府的檢驗數量簡直只是「滄海一粟」。

《財訊》指出,當初在各界高度關注下,第一批帶骨牛肉進口時,政府還帶著大批媒體進行取樣和查驗等煞有其事的檢驗動作,但也只有經過美國QSA認證的40多家肉品工廠所銷台的「首批」帶骨牛肉,才由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和農委會防疫局進行「逐批查驗」,之後的進口批次平均抽樣比卻只有5%,令民眾難以安心。

報導還提到,衛生局將把關美牛的重責大任交給標檢局,而標檢局再夥同防疫局一起執行任務;但荒謬的是,標檢局通常做的是一般商品的檢驗;而防疫局的工作通常也是針對活的動物,不是死的肉品。

《財訊》報導,雖然政府對美國帶骨牛肉、牛雜,尤其是牛舌、橫膈膜、睪丸還須逐箱解凍取樣查驗,但這也是因為美牛有狂牛病風險而必須採取的措施。但據標檢局二組組長張文彬指出,一年來,有異狀而被送檢的切片「只有18件,但報告都正常」;這和今年近3萬噸的美牛進口量一相比,恐怕無法讓民眾吃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