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為止,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仍遭監禁,沒有人身自由。台灣智庫諮詢委員張國城認為,中國內部反對政改的力量可能仍據主導位置,即使現任中國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的習近平順利接班,仍舊不太可能推動如多黨制、普選等激烈的政治改革。

為探討17屆5中全會後,中國接班人對於中國民主化、政治改革以及台灣政治的影響,「公民看國會」節目邀請台灣智庫諮詢委員張國城進行剖析。

中共17屆5中全會於今年10月中在北京召開,與會人士共3百人,包括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及其他高層領袖。此次會議的重點是審議「十二五」規劃(第12個5年規劃,2011至2015年)建議稿,為未來5年中國經濟及社會發展進行政策規劃;同時,胡錦濤的接班人議題亦於此次會議後,正式浮上抬面。

張國城表示,劉曉波獲獎後的待遇是中國政改可能性的一個指標,從亞洲與東歐過去的經驗來看,劉曉波獲獎對中國的確造成很大的外部壓力。然而,中國是否能如外界所期待的因此啟動民主改革進程,取決於中國內部的矛盾是否到了臨界點,出現政改的迫切性。

張國城認為,中國四周被民主國家包圍,中國政府未來包袱將更為沈重,可能將必須花更多力氣解釋,說服中國人民為何應該繼續採行「民主集中制」,唯一的突破口便是解決台灣問題,以緩解日益增加的政改壓力;若民主的台灣能回歸,無疑證明「中國模式」仍有巨大的吸引力,更代表中國領導階層在政治上的成功,對緩解政改壓力將是最有用的武器。 因此台灣未來所面臨的促統壓力恐怕將日益嚴峻。

對於中國崛起、兩岸經貿、社會往來緊密難分的趨勢,張國城強調,中國是台灣眼前最主要的貿易伙伴,從經濟上出超、陸客來台人數來看,台灣可能比起中國的廣東或北京還要更仰賴「內地」。這樣的經濟、社會背景條件使得台灣逐漸朝中國統一的路前進。

至於對台灣的影響,曾任福建省省長、熟悉對台事務,且並無暴力鎮壓經歷的習近平若真的成為接班人,或許對未來兩岸關係會有正面的影響;但張國城說如果台灣對中國高度依賴不變,那麼兩岸的政治關係更為緊密應不可避免。

此外,張國城認為,台灣社會的「自豪感」有降低的趨勢,比方說,政府降低來台就學門檻,對於中國留學生提出多項補助優惠,但很少看見台灣的大學以同等努力,招攬含邦交國在內的其它國家的學生來台灣研究台灣;以香港為例,香港大學招生標準嚴格,優秀的中國學生才可能到香港就讀,而住房方面,則是有錢的中國人到港定居,反觀台灣是有錢人到中國定居,某種趨炎附勢的心態似乎逐漸在台灣社會中擴散。

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執行長何宗勳表示,中國在內部政改壓力下應會嘗試打破民主國家包圍網,藉由台灣衝出一個缺口,以此向其國內與國外證明「中國模式」是可行的。台灣方面則呼應這樣的發展方向,逐漸「兩岸化」而非國際化。面對如此困境,何宗勳呼籲台灣政府應該要更有國際觀,吸引更多中國以外的留學生來台就讀,並期許台灣人不要妄自菲薄,如此才能從容因應五都選舉、2012總統大選以及中國十八大之後將會登場的兩岸問題。